[发明专利]多元素珍珠钙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7788.6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6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吴乃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乃耀 |
主分类号: | A23L33/16 | 分类号: | A23L3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400 广东省湛江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珍珠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发明涉及保健食品的补钙和多种矿物元素食品的创新,尤其是注重保健身体而服食保健食品的人群,他们特别需要既含钙量高易吸收而又同时补充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的保健食品。多元素珍珠钙①系属保健食品类中以补钙为主的食品。
二、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所服用的补钙保健食品,绝大多数都是用碳酸钙为原料,配合一些维生素、淀粉、糖、香精、色素而制成。而碳酸钙选自贝壳、骨头、矿石。原料来源广、加工容易、产品价格低,这是现有补钙食品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难消化,吸收率低,因碳酸钙难溶于水,服食后靠人体胃液分解成钙离子才能被肠道吸收。根据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姜燕编著的《积极补钙自有良方》一书中所述,人体对目前市场上的碳酸钙制剂中的钙吸收率一般在20%-40%。特别是消化功能都比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对碳酸钙更难消化分解。二是补钙食品含纯钙率低,满足不了人体补钙需要。据调查10种补钙产品中每片(粒、支)含钙率40mg-500mg,说明书一日服用量限200mg-500mg。而按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零岁至五十岁的正常人每日需摄入钙量600mg-1000mg。而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入钙量不足300mg,人体每日还需通过其他方式补充钙量300mg-500mg。三是过量服用碳酸钙类补钙品,会引起便秘和泌尿系统结石等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以上情况。四是目前市场补钙食品中未见有同一食品既能补钙又能补充多种元素的产品。
三、发明内容
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补钙保健食品中的四点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含钙量高、吸收率高而又含多种元素的保健食品。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多元素珍珠钙保健食品,是采用广西北海合浦海水珍珠和食用醋为原料,经化学反应分解,再经澄清、分离、烘干、调配精制而成的。为什么要用珍珠为原料呢?在此先作一个说明,一是珍珠含钙量高达92.6%。二是珍珠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元素如:钙、镁、钾、钠、磷、硫、氯、铁、锌、碘、硒、氟、铜、钼、锰、铬、镍、钒、锡、硅、钴②。三是珍珠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它的功能药理作用是“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疮毒、生难产、下死胎胞衣”、“促进创面肉芽生长、镇静、延缓衰老、抗氧化、抗肿瘤”、“祛除老人斑、除脸部黑斑和青春痘、嫩白肌肤、美容”③。四是广西北海合浦海水珍珠具有海洋天然食品的纯净性,自古驰名中外,可内服外用。
此外,食用醋有软化动脉血管、降血压、祛斑美容等功能。
珍珠和醋酸的化学反应分解后制成下列保健食品:1、液体多元素珍珠钙;2、固体多元素珍珠钙;3、液体珍珠钙;4、固体珍珠钙。5、固体多元素是珍珠中的铁、锌、磷等21种微量元素。6、含多元素比例不同的珍珠钙,如含多元素0.1%、0.5%等。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一)液体多元素珍珠钙的取得:生产时在大容器中放入适量的珍珠粉和9度食用醋,多次搅拌,让其充分反应而成。
珍珠中的碳酸钙和醋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o3+2CH3COOH=Ca(CH3COO)2+CO2↑+H2O+多种微量元素↓
此加工生产工艺获得醋酸钙、二氧化碳、水和多元素。二氧化碳在反应中挥发,余下的物质就是液体多元素珍珠钙。
在生产多元素珍珠钙中,要求严格掌握珍珠和食用醋的比例用量。其珍珠粉(克/g)与食用醋(毫升/ml)比例是1∶11.6。如果珍珠多、食用醋少,珍珠中的碳酸钙就不能充分被分解而沉淀下来混合在多元素中。如果珍珠少、食用醋多,食用醋未能全部参加反应而遗留下来,液体珍珠钙就有酸味。合格的产品pH值是5,每毫升液体珍珠钙含纯钙是0.0793克,含微量元素是0.0063克。产品具有苦涩味,在容器上层是清澈透明如水的液体,底部沉积灰黑色的是多种微量元素。
(二)固体多元素珍珠钙的取得,是用液体多元素珍珠钙在大锅中煮干或用烘炉加温烘干而取得。每100毫升液体烘干可得固体干物质14克,每克固体含纯钙0.575克,含多元素0.046克。此固体多元素珍珠钙易溶于水,pH值6-7,味苦涩。
(三)液体珍珠钙(不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取得是用液体多元素珍珠钙经四天以上沉淀澄清后,抽出上层的液体,把沉淀的微量元素分开,即得到液体珍珠钙。其成分是钙、醋酸根、水,pH值5,味苦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乃耀,未经吴乃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77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