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机不停机状态下的钻杆装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7072.6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9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付领;曾令红;杨延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龙腾新型钻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6 | 分类号: | E21B19/1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河南省平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机 停机 状态 钻杆 装卸 装置 | ||
一种钻机不停机状态下的钻杆装卸装置,包括通过一组螺栓柱连接且相互平行的固定板和缓冲板,所述固定板和缓冲板顶部均设置有用于钻杆置入或取出的夹持槽,夹持槽的垂直中心线与钻杆的夹持轴心重合,且夹持槽靠近底部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用于夹持钻杆的夹持卡瓦以及驱动夹持卡瓦进行相对或相离运动的液压油缸,所述夹持卡瓦和液压油缸均设置在固定板和缓冲板之间形成的放置空间中,且液压油缸通过其缸体侧壁的套筒套设在螺栓柱上,所述螺栓柱位于液压油缸与缓冲板之间的柱体上套设有用于使缓冲板沿螺栓柱进行弹性缓冲的弹性件。本发明所述装置,配合钻机的旋转驱动,夹持状态下的钻杆可实现端部螺纹的旋入或旋出,达到钻杆机械装卸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钻机不停机状态下的钻杆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钻机是带动钻具打孔的机械设备,在打钻操作中,将钻头安装在钻杆的最前端,在钻机的作用下使其旋转和推进实现打钻。打钻时需若干个钻杆首尾相连,钻孔打成后,再逐根把钻杆卸下回收。现有的钻杆装卸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装钻杆时,在第一根钻杆打完钻孔后,钻机断电停机,再依靠人工用管钳把送风器或送水器拆下,把钻杆装上,再把送风器或送水器装上,操作人员离开后,方可开始打钻,每接一根钻杆都需如此操作才可完成打钻作业;卸钻杆时,把两根钻杆的对接处停在动力头与夹持器中间的位置,夹持器夹紧,动力头反转,使两根钻杆不完全松开,再把分开处推至钻机主轴尾部,钻机断电停机,人工把拧松的钻杆拧下,人员离开后,才可通电卸第二根钻杆,如此反复操作直至钻杆卸完;第二种方式是:装钻杆时,第一根钻杆打完后,钻机停止旋转,用管钳把送风器或送水器卸下,人工手拿第二根钻杆使其钻杆的公头对应伸出钻机动力头尾部钻杆母头,钻机反转,钻杆接上瞬间把手松开,再把钻机停止旋转,人工手拿送风器或送水器,把送风器或送水器的丝头对应第二根钻杆的母头,钻机反转,实现钻杆的对接;卸钻杆时,把两根钻杆的对接处停在动力头与夹持器中间的位置,夹持器夹紧,动力头反转,使两根钻杆拧松,再把分开处推至钻机主轴尾部,钻机停止旋转,人工手拿已松开的钻杆,钻机正传,钻杆卸下,如此反复操作直至钻杆卸完;
采用第一种操作方式装卸钻杆比较安全,但费时、费工、费力且对泵站电机的损害较大;采用第二种方式装卸钻杆工作效益高,但极易发生伤人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钻机不停机状态下的钻杆装卸装置,通过钻杆夹持轴心两侧的液压油缸与卡瓦实现钻杆的夹持,配合钻机正向或反向的旋转驱动,夹持状态下的钻杆可实现端部螺纹的旋入或旋出,达到钻杆机械装卸的效果,避免了人力拆卸。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钻机不停机状态下的钻杆装卸装置,包括通过一组螺栓柱连接的且相互平行的固定板和缓冲板,所述固定板和缓冲板顶部均设置有用于钻杆置入或取出的夹持槽,夹持槽的垂直中心线与钻杆的夹持轴心重合,且夹持槽靠近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用于夹持钻杆的夹持卡瓦以及驱动夹持卡瓦进行相对或相离运动的液压油缸,所述夹持卡瓦和液压油缸均设置在固定板和缓冲板之间形成的放置空间中,且液压油缸通过其缸体侧壁的套筒套设在螺栓柱上,所述螺栓柱位于液压油缸与缓冲板之间的柱体上套设有用于使缓冲板沿螺栓柱进行弹性缓冲的弹性件。
所述固定板侧壁上位于夹持槽两侧处设置有两个沿钻杆夹持轴心对称的定位块,且两个定位块相对的侧壁分别与夹持槽相对的两个内壁吻合。
所述缓冲板侧壁上位于夹持槽槽底处固定设置有用于托举钻杆以及定位夹持轴心的定位卡瓦,且定位卡瓦的弧心与钻杆夹持轴心重合。
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处设置有用于将固定板紧固到钻机尾端的螺孔。
所述夹持卡瓦通过穿设在其底部的螺钉与液压油缸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夹持卡瓦可沿螺钉在0-30°范围内自转。
所述固定板和缓冲板之间通过四个沿钻杆夹持轴心呈中心对称的螺栓柱连接,且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其缸体侧壁两个对称的套筒套设在位于夹持槽相同侧的两个螺栓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龙腾新型钻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龙腾新型钻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7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