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强型轮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5676.7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9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岐;胡伟丰;高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岐铝轮毂仪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2 | 分类号: | B60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轮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强型轮毂。
背景技术
以往两瓣式的组装轮毂组装结构比较简单,如在先专利(专利号:201320419862.9)中所介绍的,两侧的半轮毂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组装不便,其次,仅依靠连接端面用于来轴套连接,所能承受的力度较小,以往的轮毂强度低,不适合载重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强型轮毂,解决以往轮毂强度低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型轮毂,轮毂和轴套,所述轮毂设置在轴套上,所述轮毂包括左半轮毂以及右半轮毂,所述左半轮毂的左侧形成左轮缘,所述左半轮毂的右侧形成右连接端面,所述左半轮毂的中部形成左轮辋;所述右半轮毂的右侧形成右轮缘,所述右半轮毂的左侧形成左连接端面,所述右半轮毂的中部形成右轮辋;
所述的左半轮毂和右半轮毂设置在轴套上,所述左半轮毂的右连接端面和右半轮毂的左连接端面相抵靠,螺栓穿过右连接端面和左连接端面将左半轮毂和右半轮毂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左半轮毂内设置有左连接筒,所述左连接筒的右端与右连接端面连接;所述右半轮毂内设置有右连接筒,所述右连接筒的左端与左连接端面连接;
所述的左连接筒套接在轴套外并与轴套焊接连接,所述右连接筒套接在轴套外并与轴套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半轮毂内设置有左撑盘,所述左撑盘的内端与左连接筒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左撑盘外端与左半轮毂的内圈面固定连接;
所述右半轮毂内设置有右撑盘,所述右撑盘的内端与右连接筒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撑盘的外端与右半轮毂的内圈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轮毂的支撑强度,螺栓连接两侧半轮毂的连接端面,方便组装,依靠设置的撑盘,可分别提高半轮毂的强度,进一步提高组装后轮毂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轮毂的示意图;
其中,1、左半轮毂,11、左连接端面,12、左连接筒,2、右半轮毂,21、右连接端面,22、右连接筒,3、轴套,4、左撑盘,5、右撑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加强型轮毂,轮毂和轴套3,轮毂设置在轴套3上,轮毂包括左半轮毂1以及右半轮毂2,左半轮毂1的左侧形成左轮缘,左半轮毂1的右侧形成右连接端面21,左半轮毂1的中部形成左轮辋;右半轮毂2的右侧形成右轮缘,右半轮毂2的左侧形成左连接端面11,右半轮毂2的中部形成右轮辋。
左半轮毂1和右半轮毂2设置在轴套3上,左半轮毂1的右连接端面21和右半轮毂2的左连接端面11相抵靠,螺栓穿过右连接端面21和左连接端面11将左半轮毂1和右半轮毂2固定连接在一起。
左半轮毂1内设置有左连接筒12,左连接筒12的右端与右连接端面21连接;右半轮毂2内设置有右连接筒22,右连接筒22的左端与左连接端面11连接。
左连接筒12套接在轴套3外并与轴套3焊接连接,右连接筒22套接在轴套3外并与轴套3焊接连接。
左半轮毂1内设置有左撑盘4,左撑盘4的内端与左连接筒12的左端固定连接,左撑盘4外端与左半轮毂1的内圈面固定连接;右半轮毂2内设置有右撑盘5,右撑盘5的内端与右连接筒22的右端固定连接,右撑盘5的外端与右半轮毂2的内圈面固定连接。
组装两侧的半轮毂,分别依靠连接筒与轴套3固定连接,此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两半轮毂之间的连接端面采用螺栓固定,最后两侧的半轮毂内分别设置撑盘,提高半轮毂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整个轮毂的支撑强度。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岐铝轮毂仪征有限公司,未经明岐铝轮毂仪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5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