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4620.X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8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高萌;董杰;赵德乾;汪卫华;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P23/04;C22F1/00;C22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金属 玻璃 产生 宏观 拉伸 塑性 方法 | ||
1.一种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准备待加工的韧性金属玻璃,并将其制做成棒状的工件,确定所述工件的长度和直径数据;
步骤200,根据有效应力区的影响范围,在其表面设计相应的待加工螺纹结构;
步骤300,根据设计结果在所述工件的表面制作出相应的螺纹区域,得到具备高拉伸塑性的螺纹工件;
所述螺纹区域中,相邻螺纹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两道螺纹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应力区相互接触为准,螺纹的深度以其在垂直方向上的有效应力区相互接触为准,螺纹的倾斜角度与非螺纹工件本征的拉伸断裂角度对应,以使螺纹区的有效应力区的方向偏离非螺纹工件的本征拉伸断裂角度,螺纹的宽度与螺纹产生的有效应力区大小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为采用水冷铜模吸铸方法制造的锆基非晶合金,其化学成分为Zr64.13Cu15.75Ni10.12Al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00中的螺纹区域是采用具备金属刀具的机械车床加工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00中,还包括对所述工件进行准静态拉伸力学测试的步骤,步骤如下:
步骤301,准备采用同一个方法制造出来的带有螺纹的螺纹工件试样和不带螺纹的非螺纹工件试样;
步骤302,利用材料试验机对所述螺纹工件试样和所述非螺纹工件试样分别进行单轴拉伸实验,且准静态加载直至拉断;
步骤303,记录整个试验过程,分别得到所述螺纹工件试样和所述非螺纹工件试样的工程拉伸应力-拉伸应变曲线,进而得到两者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塑性变形应变数据;
步骤304,观察所述螺纹工件试样和所述非螺纹工件试样拉断后的断面,对比两者的断裂角和断裂形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工件试样和所述非螺纹工件试样包括两端供拉伸设备固定的夹持端,和位于两者之间作为实验体的标距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标距区和所述夹持端之间设置有直径过渡的过渡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工件试样的标距区中的螺纹区域长度小于所述标距区的长度,所述螺纹区域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缓冲段,在所述螺纹缓冲段中设置有由所述螺纹区域两端分别延伸至邻近所述标距区边缘的缓冲螺纹,所述缓冲螺纹的深度由所述螺纹区域至所述标距区逐渐变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工件试样和所述非螺纹工件试样的两个夹持端和标距区分别占总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夹持端的直径为所述标距区直径的一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韧性金属玻璃产生宏观拉伸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工件试样的螺纹区域的长度占其所述标距区长度的二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46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