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板表面的抛光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54481.0 | 申请日: | 2016-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9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许哲峰;郑昊青;郑之旺;余腾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兵 |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板 表面 抛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表面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板表面的抛光 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厂家在生产钛及钛合金板过程中都会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 的氧化层,该氧化层在后续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或其他表面工艺施工时,很难 去除。传统的处理方式都是用HF溶液对钛及钛合金板表面进行浸泡或使用 抛光机对板面进行打磨,然后再使用HF溶液进行浸泡,将表面的氧化层完 全去除,再进行表面处理等下道工序。
但是,由于HF溶液具有高腐蚀性、高污染性及高挥发性,对环境及工 作人员身体会造成严重伤害。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家电产品工业生产使用。 另外,通过抛光机打磨钛板或钛合金板表面的工艺,不适合大型的家电设备 和不规则零部件的生产。攀钢钛及钛合金板主要使用在国内大型家电制造业 的电饭煲内胆、微波炉内胆及各种家用电器零部件上。家电企业需要一种对 环境危害小、成本低、好操作及适合批量生产的新型前处理工艺。
故亟需开发出一种操作简单,对人和环境无污染且适合不规则零部件的 的同时去除金属板表面氧化层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金属表面抛光对人体和环境危害 大、且不适合不规则零部件的处理、操作繁琐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 对人和环境无污染且适合不规则零部件的金属板表面抛光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板表面的抛光方法, 其中,该方法包括:使用粒度小于或等于1mm的颗粒对金属板进行喷射处 理,相对于每平方米的金属板,所述喷射的压力为1-4MPa。
优选的,所述颗粒由3种粒度的颗粒组成,大粒度颗粒的粒度为 0.6-0.8mm,中粒度颗粒的粒度为0.2-0.5mm,小粒度颗粒的粒度为 0.1-0.15mm。
优选的,大粒度颗粒、中粒度颗粒和小粒度颗粒的比例为1:3-6:0.5-1。
优选的,相对于每平方米的金属板,所述颗粒的密度为60-95kg。
优选的,先进行大粒度颗粒的喷射处理,再进行中粒度和小粒度的颗粒 的喷射处理。
该方法还包括:对喷射处理后的金属板进行电化学抛光处理,其中,所 述电化学抛光的电解液含有5-15重量%的硫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的技术效果:
(1)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对金属板进行喷射抛光后,能够有效去除表面 氧化膜层,减少了传统HF溶液的浸泡和对人身及环境的影响,更适合不规 则零部件;
(2)本发明使用生产工艺简单、易操作;
(3)本通过本工艺打磨的钛合金板表面在进行阳极氧化的时候,在相 同溶液浓度中,得到同样颜色所用的电压较低,这样会大幅度降低用电成本;
(4)在进一步优选的情况下,使用5-15%的硫酸对金属板进一步电化 学抛光处理,所得金属板的光泽度、粗糙度的均一性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经 阳极氧化后色差小,所形成的薄膜不脱落等优点;
(5)以攀钢钛为例,攀钢自2010年开始轧制钛材产品,设计年产1万 吨产能,如果每年能生产3000吨钛板通过本工艺生产家电用零部件,以每 吨钛板利润5000元计算,本技术的新增效益见下式所示(万元);
Y-每年使用本表面处理技术产生的效益;
A-每吨钛薄板的销售利润:5000元/吨;
T-每年家电行业使用的钛板的总吨数:3000吨;
则:Y=A×T=3000×5000=1500(万元)。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 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 附图中:
图1是未经任何处理的纯钛的钛板图片。
图2是经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喷射处理之后的钛板表面图片。
图3是经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电化学抛光处理之后的钛板表面图 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4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