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中空介孔核壳碳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3470.0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2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生;林鹏;刘超;王晶;罗瑞;李骋;王连军;孙秀云;沈锦优;韩卫清;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中空 介孔核壳碳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氮掺杂中空核壳碳球的制备 方法,属于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空核壳纳米材料一经出现便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热点之一。中空核壳 纳米碳材料具有以下结构特点:可移动的核可以提供更多的暴露的活性位点,致密的壳可 以提供保护层并且使得反应接近均相反应,空腔部分可作为电活性核的缓冲区域。由于核 与壳的结构都可以进行修饰并且功能化,这使得核壳结构纳米碳材料可以实现表面原子占 总原子的百分数增加,表面活性提高,反应速率加快的目的。由于中空核壳优异的结构特 性,使得其在纳米反应器,药物/基因传递,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环境功能材料等技术 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近年来,中空核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倍受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关注。目 前,人们已经通过不同方法制备了中空核壳结构纳米材料。Zhang等[H.Wan,W.Zhang, H.Zou,Nanoscale,2013,5,10936]以Fe3O4为磁核,利用溶胶凝胶法先在磁核表面包裹 一层二氧化硅,然后利用硬模板法合成介孔的外壳结构,随后用氢氧化钠去除中间二氧化 硅层,进而得到孔径均一的中空核壳磁性材料。利用硬模板法制备中空核壳材料,可以根据 硬模板的不同可以制备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但是硬模板法操作步骤繁琐,模板剂完全去 除较为困难,并且容易引入杂质。Fang等[Q.L.Fang,S.H.XuanAdv.Funct.Mater., 2011,21,1902–1909]利用化学沉积法在Fe3O4SiO2的核壳结构上沉积一层硅酸镍,形成 一种双层核壳结构。利用化学沉积法合成核壳结构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 的特点。然而,化学沉积法化学沉积法用于制备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只适用于小颗粒的核粒 子包覆,在包覆较大的微球时具有包覆不规则且覆盖率较低的缺点。Zhao等[J.Wang,S. Feng,A.Elzatahry,D.Zhao,CatalysisToday243(2015)199–208]使用溶胶凝胶 法,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合成了等级孔中空核壳纳米 碳球。但是,碳壳层表面相对缺少活性位点,表面呈现惰性,影响材料性能。
综上所述,关于制备中空核壳纳米碳球的报导较少,且合成中空核壳碳材料的工 艺相对繁琐,反应条件苛刻,而且壳层惰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氮掺杂改性的粒径可控的中空介孔核壳碳球的制 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氮掺杂中空介孔核壳碳球的制备方法, 所述的中空介孔核壳碳球的壳层材料为氮掺杂的介孔碳,核层材料为纳米碳球,通过以下 步骤完成,以下均以质量份表示:
(1)在1~5份的氨水、175份乙醇,555份去离子水中溶解11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再向溶液中先加入3份间苯二酚,搅拌至全部溶解,然后同时加入15.5份正硅酸乙酯和4.5 份甲醛并搅拌反应0.5~1h,得到混合溶液;
(2)于70±5℃下向(1)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1.6份三聚氰胺搅拌溶解,再加入3.3份甲 醛,保温并搅拌反应20~24h,反应结束后于100±2℃下晶化反应24h;
(3)将反应产物干燥,置于惰性气氛下,以1~3℃/min升温速率升温至800±20℃热处 理3h后,再以同样的速率降温,最后蚀刻掉二氧化硅得到氮掺杂中空介孔核壳碳球。
上述第(1)步骤中,所述的甲醛质量分数为37%~40%。
上述第(3)步骤中,所述的惰性气氛是氮气或氩气。
上述第(3)步骤中,所述的蚀刻采用HF溶液,其质量分数为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通过三聚氰胺可以原位引入N掺杂,具有 操作简单,成本低,设备要求简便等优点;(2)原料简单易得,无污染;(3)通过氨水质量的调 节,可以有效的调节中空核壳纳米碳球的粒径;(4)核壳型纳米碳球的壳结构仍保持有序介 孔结构,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核壳结构碳球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a为实 施例1,b为实施例2,c为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3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衣机带式制动器
- 下一篇:一种铝母线固定支架防位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