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件和该钢件的车削残余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2491.0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冯平法;张建富;马原;吴志军;郁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0 | 分类号: | G01N3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削 残余 应力 分布 实验 研究 方法 | ||
1.一种钢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段,所述夹持段为圆柱状;
车削段,所述车削段为圆柱状,所述车削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夹持段的直径;和
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为圆台状,所述过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段相连,所述过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车削段相连,其中所述夹持段的高、所述车削段的高和所述过渡段的高之和为所述钢件的高,所述钢件的高与所述夹持段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件的高与所述夹持段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7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削段的远离所述过渡段的第一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车削段的位于所述凹槽的壁面与所述车削段的周面之间的部分为被车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边沿位于所述夹持段的外侧。
5.一种钢件的车削残余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钢件,所述实验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去应力退火工艺对所述钢件进行热处理;
B)利用卡盘夹持所述夹持段以便装夹所述钢件,利用第一刀具对所述车削段的远离所述过渡段的第一端面进行修平;
C)利用第二刀具对修平后的所述第一端面进行车削;和
D)测量车削后的所述第一端面的残余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件的车削残余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装夹所述钢件后,打表测量所述第一端面的跳动度,如果所述跳动度大于等于20微米,重新装夹所述钢件直至所述跳动度小于2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件的车削残余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具的车削刃的钝圆半径大于等于4微米且小于等于10微米,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尖圆角小于等于100微米,所述第一刀具的车削深度小于等于10微米,所述第一刀具的每转进给量小于等于1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件的车削残余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具的车削刃的钝圆半径大于等于4微米且小于等于5微米,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尖圆角为45微米,所述第一刀具的车削深度为5微米,所述第一刀具的每转进给量为5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件的车削残余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一刀具的车削线速度保持恒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件的车削残余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具的车削深度小于等于2毫米,在进行所述车削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刀具的车削线速度保持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24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变压器可靠性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体分层取样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