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检测靶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1586.0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宫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宫蕊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01N33/68;A61K48/00;A61K45/00;A61P9/10;A61P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孟祥斌;朱萍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心病 合并 糖尿病 检测 靶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检测靶标及其应用。发明基于对单纯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的高通量测序及分析,挑选出候选基因FRG1,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了FRG1基因与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基因FRG1还可以用来区分这两种疾病,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此外,发明设计了针对FRG1的高效干扰RNA,为后续治疗制剂的研制提供基础。本发明提供的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辅助诊断靶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检测靶标及其应用,更具体的涉及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检测靶标FRG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我国每年约有几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在这之中尤其以冠心病对人民健康的威胁最大。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现在己经确立了多种危险因素,其中以糖尿病特别突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常高出数倍,病情进展十分迅速,约75%糖尿病患者最后死于冠心病。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的增加,其患病人群中的青壮年人逐年增长,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更加严重。虽然多年来对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发现其发病与遗传、炎症、免疫、代谢等紧密相关,但是其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此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更少,目前临床迫切需要寻找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分子诊断标记,进行早预防、早治疗,尤其是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将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为解决目前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早期分子诊断标记稀缺的问题,发明人对2例单纯冠心病患者,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外周血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进行靶点基因的筛选,挑选出候选基因FRG1,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了FRG1基因与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可以用来区分这两种疾病,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进一步,发明设计了针对FRG1的高效干扰RNA,为后续治疗制剂的研制提供基础。本发明提供的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辅助诊断靶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检测FRG1基因和/或其表达蛋白的制剂在制备冠心病和/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制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冠心病和/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制剂包括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外周血中FRG1基因和/或FRG1蛋白的表达。
荧光定量PCR法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荧光定量PCR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定量检测的过程,而且真正实现了绝对定量。多种检测系统的出现,使实验的选择性更强。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反应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清晰。
基因芯片又称为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固定在聚合物基片(尼龙膜,硝酸纤维膜等)表面上的核酸探针或cDNA片段,通常用同位素标记的靶基因与其杂交,通过放射显影技术进行检测。2)用点样法固定在玻璃板上的DNA探针阵列,通过与荧光标记的靶基因杂交进行检测。3)在玻璃等硬质表面上直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阵列,与荧光标记的靶基因杂交进行检测。基因芯片作为一种先进的、大规模、高通量检测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二是快速简便;三是可同时检测多种疾病。
用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冠心病和/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FRG1基因的产品含有一对特异性扩增FRG1基因的引物;所述的基因芯片包括与FRG1基因的核酸序列杂交的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宫蕊,未经宫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1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