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1150.1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石雷;黄凤杰;李杨;李东;姚然;王頔;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4 | 分类号: | A01G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岭;杨静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槲蕨 柚皮苷 调控 人工栽培 骨碎补 中药 辐射剂量 含量降低 经济实用 生产实践 生态压力 我国传统 显著差异 植株 有效地 转化 升高 药材 辐射 缓解 应用 进程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利用80‑320KJ/m2的辐射剂量辐射槲蕨植株,调控槲蕨柚皮苷向新北美圣草苷转化。与未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柚皮苷的含量降低了56%,而新北美圣草苷的含量升高了5.4倍,并且两成分的总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本发明方法有效地调控了槲蕨柚皮苷向药用价值更高的新北美圣草苷的转化。该发明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可以将此应用于人工栽培槲蕨有效成分的调控中,进而促进人工栽培槲蕨作为骨碎补药材的生产实践,缓解生态压力,并推动我国传统中药骨碎补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推广,加快中药现代化的实施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槲蕨(Drynaria roosii)是中型附生蕨类,其根状茎以骨碎补入药,并且作为骨碎补的唯一正品收载于《中国药典》中,具有补肾坚骨、续伤止痛的功效。200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多年临床的基础上提取槲蕨中的有效成分总黄酮成功研制了中药强骨胶囊,该药填补了我国治疗骨质疏松症状尚无中药二类新药的空白。目前我国对骨碎补药材的需求量很大,但槲蕨原材料仍全部来源于野外资源的采挖,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所以槲蕨的人工栽培和工厂化规模生产亟待研究和推广,这也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大量的试验及临床应用常把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作为槲蕨(骨碎补)药材的质量标准。两者均为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可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镇痛、清热及消炎;新北美圣草苷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由此可见,在补肾健骨方面,主要是新北美圣草苷发挥显著效用。本研究组通过对人工栽培3年生槲蕨进行品质分析发现:其新北美圣草苷的含量不足0.1%,这严重限制了人工栽培槲蕨作为骨碎补药材使用的生产实践。
已有研究表明,紫外辐射对植物细胞内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很少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本发明首次利用LED光源UVA对人工栽培槲蕨进行辐射处理,用以调控槲蕨中黄酮类成分—柚皮苷的含量,并将其转化为疗效更为显著的成分—新北美圣草苷。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研究人员或生产企业对槲蕨中柚皮苷的含量进行调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其为利用80-320KJ/m2的辐射剂量辐射槲蕨植株,调控槲蕨柚皮苷向新北美圣草苷转化,优选地,辐射剂量为160KJ/m2。
其中,所述的UVA优选为LED光源UVA。
其中,所述的LED光源UVA的波长优选为365nm,功率优选为30-50W,光源距离植株优选8-15cm。
其中,所述槲蕨植株为3-5年生槲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槲蕨新北美圣草苷含量的方法,其为用UVA辐射槲蕨植株,UVA的辐射剂量为80-320KJ/m2,优选地,辐射剂量为160KJ/m2。
其中,所述的UVA优选为LED光源UVA。
其中,所述的LED光源UVA的波长优选为365nm,功率优选为30-50W,光源距离植株优选8-15cm。
其中,所述槲蕨植株为3-5年生槲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1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番茄绿肩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灌木剪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