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0050.7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5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祥;王伟;王利臣;王志强;陈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1/00 | 分类号: | E0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场 执法 车辆 动态 称重 装置 道路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检测设备的道路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非现场执法是现代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时代产物,用于检测高速行驶的车辆,能够大幅度减少交通执法人员、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促进更公正的执法,对治理车辆超速、超限以及超载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非现场执法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一般道路施工方法是将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直接铺设在道路里,同时硬化路面与原沥青路面连接处没有进行任何处理,而高速行驶的车辆对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以及其道路都带来极大的冲击破坏,致使车辆称重装置信号线、道路的表面质量破坏严重,进而影响车辆称重的精度。当车辆称重装置信号线断裂、道路表面质量破坏严重,导致装置与路面重复维修,进一步影响交通的非现场执法能力,造成交通的长期拥堵与经济的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该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挖路基槽;
步骤S2,回填路基槽底部的路基层;
步骤S3,铺设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
步骤S4,浇筑混凝土硬化路面;
步骤S5,混凝土硬化路面养护;
步骤S6,原路面与混凝土硬化路面过渡连接处浇筑沥青路面;
步骤S7,混凝土硬化路面磨平;
步骤S8,混凝土硬化路面划线;
步骤S9,混凝土硬化路面切割、开槽;
步骤S10,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安装。
在所述步骤S1中,开挖路基槽两侧与原路面接触的部位,开挖阶梯槽。
在所述步骤S3中,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连接后,固定放置在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与其信号线的铺设位置,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内预留穿线铁丝,并将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密封。
在所述步骤S4中,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采用浇筑模板,保留开挖的阶梯槽,同时需对定位穿线盒的位置进行标记。
在所述步骤S6中,原沥青路面与混凝土浇筑路面过渡连接处的阶梯槽,浇筑公路专用沥青。
在所述步骤S10中,具体包括:
将安装有定位工装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放置在路面切割槽中;
将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设置在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内,并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上,同时将定位穿线盒开孔处密封;
将路面回填用环氧树脂胶浇筑到切割槽中。
较佳地,所述步骤S1中,是在一条沥青路或沥青混凝土路的一段上开挖路基槽;所述步骤S2中,回填得到的路基层与沥青路或沥青混凝土路的相接处留有一层阶梯槽;所述步骤S3中,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固定连接,并且内部相通;所述步骤S6中,浇筑的沥青由底层中粒式沥青与顶层细粒式沥青组成。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大幅度提高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与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动态称重精度。
2.保护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的使用,方便后期维护、更换。
3.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整体布局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开挖断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混凝土与沥青路面断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车辆动态称重装置 2.穿线钢管 3.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 4.定位穿线盒 41.穿线盒 42.定位角钢 5.混凝土硬化路面 51.路基槽 52.阶梯槽 53.路基层 6.浇筑沥青路面 6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2.细粒式沥青玛蹄脂 7.原沥青路面 8.数据采集器 9.手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该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挖路基槽(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0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