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饲料霉菌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49787.7 申请日: 2016-03-16
公开(公告)号: CN105707438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9
发明(设计)人: 孙家林;张广珠;张新民;曹美花;于庆池;张秀海;盛清凯 申请(专利权)人: 济南绿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A23K10/18 分类号: A23K10/18;A23K20/163;A23K10/12;A23K40/00;A23K50/30;A23K50/75
代理公司: 北京奥翔领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代理人: 罗立冬
地址: 2504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饲料 霉菌 脱毒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饲料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有效抑制饲料霉菌繁殖以及吸附霉菌毒素的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霉菌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问题。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其在饲料、饲料原料及人类食品中广泛存在。霉菌毒素的污染开始于田间,随后在收获、干燥和储存以及应用过程中逐步发生,是全球食品和饲料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因素。

饲料霉变存在以下严重的危害:

1.霉菌对饲料的危害

霉菌污染饲料后,会在饲料中大量繁殖,进而消耗饲料养分,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资料显示,霉变可导致饲料中粗脂肪减少,纯蛋白减少、氨基氮增加,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此外,霉变还可引起饲料中维生素、泛酸以及胡萝卜素含量减少,降低畜禽对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利用率。饲料霉变的过程中伴有极其难闻的霉味,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导致畜禽采食下降,甚至绝食。霉变还会释放热量,导致饲料及原料温度身高,为其他霉菌的污染与侵害提供有利条件,严重影响饲料的贮存和使用。

2.霉变饲料对畜禽的危害

饲料霉变会产生多种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橘霉素、杂色曲霉素、镰刀菌毒素等,绝大多数被证实会对畜禽产生危害。畜禽摄食发霉饲料后,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免疫力下降,生长受到抑制,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大批死亡。黄曲霉毒素能干扰体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降低畜禽抗病力,干扰接种免疫和体内获得性免疫。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强的生殖发育毒性,能导致动物阴囊红肿,子宫扩张、肿胀及卵巢萎缩等症状,呕吐毒素可损伤消化道、腺胃及肠道,降低畜禽的采食量甚至会引起拒食。在玉米等谷物中常同时存在这两种毒素,他们彼此能互相协同并加强毒害作用。

3.霉菌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霉变饲料不仅会对畜禽造成危害,也会通过被污染的肉、蛋、奶等动物食品进入人体,产生癌变、畸形、肾脏病变、肝脏病变和免疫抑制等毒害作用,危害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黄曲霉毒素是人类癌症的一种重要的致癌原,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M1(AFM1),它是黄曲霉毒素B1(AFB1)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存在于动物的乳汁、肝、蛋类等可食部分,尤其是常见于乳汁中。据报道(广西卫生防疫站),当乳牛摄入含AFB120μg/kg的饲料时,牛乳中AFM1的平均含量为0.25μg/kg;摄入含AFB150μg/kg的饲料时,牛乳中AFM1的平均含量为1.58μg/kg。AFM1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由于乳及乳制品是婴幼儿的主食,而婴幼儿的解毒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乳及乳制品中AFM1对婴幼儿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威胁。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婴儿乳粉中不得检出AFM1(GB10765-89及GB10766-89)。其它国家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规定,鲜乳及乳制品中AFM1的允许量为0.5μg/kg,瑞士规定牛乳中AFM1的允许量为0.01μg/L。

赭曲霉毒素A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也已引起重视。Krogh等(1976)、Prior和Sisodia(1978)证实该毒素可在肾、肝和肌肉中残留,但都未发现在蛋中残留。Piskorska和Juszikewicz(1979)报道,鹌鹑一次口服赭曲霉毒素A后,在蛋中有毒素残留。此外还有报道,在停止给予含毒素饲料一个月后,猪的组织中仍检出赭曲霉毒素A的残留。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

霉菌毒素通过污染玉米、花生以及其他饲料原料等,在猪肝脏、肌肉和肾脏等体内蓄积,直接或间接危害畜禽及人类的健康。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对于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主要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和生物脱毒法。虽然物理、化学脱毒法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存在操作困难、降低饲料的应用品质和适口性等缺点。与物理、化学脱毒法相比,生物脱毒法具有作用条件温和,对原料的感官性状、适口性等影响极小,增加原料营养价值等优点,被认为是最佳脱毒方法。

生物脱毒法主要有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法主要选用某些酶,利用其将毒素分子降解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但由于霉菌毒素种类较多,要求酶的种类也要齐全,而且酶易失活,成本也较高,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绿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绿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9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