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的防盗智能控制系统及其防盗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5929.2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健 |
主分类号: | B62H5/02 | 分类号: | B62H5/02;B62H5/00;B62L1/02;B60R25/102;B60R25/2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防盗 智能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的防盗智能控制系统及其防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电动车采取的防盗措施是在电动车上安装防盗电机、防盗遥控锁和钥匙锁等机械防盗装置进行防盗,但是现有的这些机械防盗装置存在如下缺点:1、操作麻烦;2、无法实现智能化防盗控制;3、防盗系数低,不够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的防盗智能控制系统及其防盗控制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的防盗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带微控制器的控制装置以及与该控制装置电路连接的人体红外感应器、指纹识别器、震动感应器、电磁式车头锁和电磁式刹车装置,还包括一用作电动车电门锁的继电器,该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动车的供电电源和电动车主控制装置。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电磁式车头锁包括设于电动车车头的方向柱上的金属板和设于电动车车头的固定车架上的电磁机构,该电磁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路连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给电磁机构上电产生磁性,使所述金属板与电磁机构磁吸固定,实现车头的固定不可转动。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电磁式刹车装置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刹车块和第一牵引电磁铁,该刹车块固定于第一牵引电磁铁的推拉杆上,该第一牵引电磁铁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路连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给该第一牵引电磁铁上电以驱动推拉杆带动刹车块向前运动与电动车的碟刹盘顶抵摩擦,实现刹车。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电磁式坐垫锁,该坐垫锁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路连接。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电磁式坐垫锁包括锁环、锁板和第二牵引电磁铁,锁环固接在坐垫上,第二牵引电磁铁连接锁板,锁板面对锁环的一侧具有背向锁环方向弯曲的弧形楔面,锁环和锁板能适配锁接。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无线数据收发器,该无线数据收发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路连接并用于所述控制装置与外界智能装置之间的数据连接。
基于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防盗智能控制系统的防盗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过程:
当人体靠近红外感应器时,红外感应器反馈信号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启动指纹识别器;
当人体红外感应器未识别到人体时,红外感应器反馈信号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切断指纹识别器以及继电器;
当指纹识别器启动并识别到相应指纹时,指纹识别器反馈信号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释放电源到继电器,继电器动作连接电动车的供电电源,形成整车通电;
当指纹识别器启动且未能识别到相应指纹时,指纹识别器反馈信号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启动震动感应器;
当震动感应器启动并感应到震动时,震动感应器反馈信号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电磁式车头锁执行锁车头动作以及控制电磁式刹车装置执行刹车动作;
当震动感应器启动且未能感应到震动时,震动感应器反馈信号到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停止对电磁式车头锁以及电磁式刹车装置的控制输出。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红外感应器监测人体是否靠近,一旦检测到人体靠近,则自启动指纹识别器,通过指纹识别器实现人、车对应识别,对未能匹配录入指纹信息的人则通过控制电磁式车头锁和电磁式刹车装置以禁止移动该电动车,对匹配录入指纹信息的人,则自动开启整车通电以允许匹配人员使用该电动车,实现电动车的智能甄别启动和智能防盗,就地防盗,防盗系数高,安全,操作方便。
2、还包括无线数据收发器,该无线数据收发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路连接并用于所述控制装置与外界智能装置之间的数据连接,即通过该无线数据收发器可实现远程数据连接与监控,实现对电动车的远程监控和追踪,方便追回电动车和电动车的综合管理。
3、本发明为独立的控制模块,可方便地安装于现有电动车上对现有电动车进行改装升级,无需整车更换,节省用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了电磁式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了电磁式车头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了电磁式坐垫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健,未经林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5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