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吸虫毛蚴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4315.2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高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冯倩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吸虫 毛蚴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吸虫毛蚴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从底座一端指向底座另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布置在底座上的光源、烧瓶和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正对烧瓶的开口;显微镜具备用于接收来自物镜的光线的摄像头;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烧瓶开口处的图像由光线传递至显微镜的物镜,图像被物镜放大后进入摄像头,摄像头将拍摄得到的图像传递至计算机,检测人员通过计算机的屏幕观察毛蚴孵化情况,在降低漏诊断率的同时,避免检测人员的眼部疲劳。同时,也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摄像头拍摄到的烧瓶开口处的图像,根据毛蚴面积大小、游行方向、游行速度自动检测和标记毛蚴,实现血吸虫毛蚴检测自动化,降低漏诊断率和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检测装置,尤其涉及血吸虫病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是中国三大重点传染病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疫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虫病,被WHO列为极易复现的再现传染病。
血吸虫病的检测主要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通过肉眼观察毛蚴孵出情况,从而判断是否患血吸虫病。但是由于毛蚴仅99μm×35μm大小,肉眼难以观察,导致了较高的漏诊断率,也会导致检测人员的眼部疲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吸虫毛蚴检测装置,其通过摄像头将烧瓶开口处的图像传递至计算机,检测人员通过计算机的屏幕观察毛蚴孵化情况,在降低漏诊断率的同时,避免检测人员的眼部疲劳。同时,也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摄像头拍摄到的烧瓶开口处的图像,根据毛蚴面积大小、游行方向、游行速度自动检测和标记毛蚴,实现血吸虫毛蚴检测自动化,降低漏诊断率和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血吸虫毛蚴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从底座一端指向底座另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布置在底座上的光源、烧瓶和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正对烧瓶的开口;显微镜具备用于接收来自物镜的光线的摄像头;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
由于毛蚴向上性、向光性、向清性的生物特性,孵化的毛蚴将在烧瓶的开口处频繁活动。烧瓶开口处的图像由光线传递至显微镜的物镜,图像被物镜放大后进入摄像头,摄像头将拍摄得到的图像传递至计算机,检测人员通过计算机的屏幕观察毛蚴孵化情况,在降低漏诊断率的同时,避免检测人员的眼部疲劳。同时,也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摄像头拍摄到的烧瓶开口处的图像,根据毛蚴面积大小、游行方向、游行速度自动检测和标记毛蚴,实现血吸虫毛蚴检测自动化,降低漏诊断率和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烧瓶包括底部,以及由底部周面向上延伸的壁;
壁的顶部合围构成开口,开口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由第一内表面构成,第一内表面为垂直的平面;
第一内表面与物镜的光轴垂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开口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由第二内表面构成,第二内表面为垂直的平面,第二内表面正对第一内表面。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开口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由第一外表面构成,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平行且正对第一内表面;
开口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由第二外表面构成,第二外表面与第二内表面平行且正对第二内表面。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底部为矩形;
壁包括下部和上部,下部从下至上逐渐向垂直于底部且穿过底部中心位置的轴线靠拢;上部从下部的顶面垂直的向上延伸,上部合围构成矩形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4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
- 下一篇:硝酸铁溶液中铜含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