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及其网络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43420.4 | 申请日: | 2016-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6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黄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927 | 分类号: | H04L12/927;H04L12/8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君;肖鹂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流量 控制 方法 及其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及其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报文流;根据所述报文流的业务类型,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报文流的业务管道,所述业务管道中的报文流的业务类型相同;根据为所述业务类型分配的带宽权重,将所述业务管道中的报文流发送至物理端口。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报文流按照业务类型划分至不同的业务管道中,对承载相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管道统一分配带宽权重,因此,每个业务管道能够按照为特定业务类型分配的带宽权重,对该业务管道中的报文流进行调度。避免不同业务类型的报文流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为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流的性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及其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网络是一种共享网络,网络资源是分布式资源,它与计算资源、存贮资源不同,如何共享网络是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云技术的广泛应用、云互联网络的大量建设以及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简写:NFV)技术的兴起,使得对广域网(英文:Wide Area Network,简写)WAN的业务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对WAN的网络质量要求也在提高。
最早研究流量控制网络业务服务质量(英文:Quality of Service,简写: QoS)技术始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中最主要的是资源预留协议(英文: Resourcereservation Protocol,简写:RSVP)技术,但是由于该算法复杂,在该算法中很多参数无法获得,使得该技术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并且, RSVP的算法布署困难,扩展性弱,加之该算法针对的是保证类业务 (Guarantee Service),网络利用率低,所以其并没有在网络中规模使用。
长期以来,数据中心(英文:DataCenter,简写:DC)网络,WAN网络都采用差分服务方式DiffServe,并采用大带宽来保证业务质量。该方式之所以普及,是因为它方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控制。也正因为如此,在这种方式下的带宽利用率很低并且带宽分配不均衡,对于高突发业务、低时延业务等不能够很好的保证质量。
近些年,人们认识到集中粗放式网络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各类需求。随着软件定义网络(英文: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简写: SDN)技术的产生,基于SDN思路的集中流量控制技术也有不少研究。该技术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收集网络流量流向,构建动态的流量矩阵,并根据流量矩阵来调整网络中的路径,使得网络达到最优的性能和利用率。然而,在这样的方案中,存在大量收集实际的流量信息、并实时地做出决策的问题。网络的实时性、扩展性并不能够很好的保证。
此外,基于传输控制协议(英文: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写: TCP)TCP流控机制的创新存在不少研究,主要是对拥塞控制,滑动窗口的调整一些细化研究。例如:D2TCP,具体来讲,D2TCP主要的思想是在检测到拥塞时,发送端对结束期较长(fardeadline)的流,将发送窗口进行大幅减小;对近期结束的流(near deadline)的流,将发送窗口进行小幅减小。在该类型逐流控制的机制中,优点是反映迅速;但不同的机制在多业务共存的网络环境中相互影响。并且,由于一个应用可以启动更多的流占用更多的带宽,这将造成对网络使用的不公平。
实际在多业务共存在网络中,多种业务流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流的性能要求难以兼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能够根据每个业务类型对应的带宽权重,在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业务管道中进行报文流的调度。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包括:接收报文流;根据所述报文流的业务类型,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报文流的业务管道,所述业务管道中的各报文流的业务类型相同;根据为所述业务类型分配的带宽权重,通过所述业务管道传送所述报文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3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集群的业务请求发送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充电电路和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