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2644.3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05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健裕;酒井贵悠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27/08 | 分类号: | H01F27/08;H01F2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胡曼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收纳在框体内的变压器强制性地进行空气冷却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图9及图10表示在框体内收纳有变压器的变压器盘的现有技术(第一现有技术),图9是表示框体内部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X–X剖视图。
在这些图中,符号101表示框体,符号102表示三相的变压器,符号103R、103S、103T表示各相的绕组部,符号104表示一次绕组,符号105表示二次绕组,符号106、107表示轭铁。
在该变压器盘中,在框体101的上部配置有排气风扇108,在框体101的前表面下方设置有进气口109。另外,在框体101的内部上方配置有分隔板110,并且在绕组部103R、103S、103T的下端部附近,分别在前后配置有推出式的附属风扇111。
采用上述的结构,如图10所示,通过使排气风扇108运转而从进气口109流入的冷却风在绕组部103R、103S、103T的周围向上方移动而从排气风扇108排出。与此同时,使附属风扇111运转而分别向绕组部103R、103S、103T送风,从而形成从下方将变压器102的整体冷却的冷却风的气流。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说明了另一结构的冷却装置。
图11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第二现有技术,图12同样是表示第三现有技术的结构图。
在图11及图12中,符号201是变压器盘的框体,符号202是变压器,符号202a是在铁心的周围卷绕有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而形成的绕组部,符号203是进气口,符号204是排气风扇,符号205、206、207是用于控制气流的方向的分隔板,符号205a、207a是开口部。
在图11所示的第二现有技术中,通过使排气风扇204运转而从进气口203流入的冷却风经由开口部207a、绕组部202a的周围以及开口部205a等从排气风扇204排出。
另外,在图12所示的第三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存在图11中的分隔板205,从进气口203流入的冷却风的一部分经由变压器202的周围而直接朝向排气风扇204的方向流去。
在上述的第二现有技术以及第三现有技术中,设法通过在变压器202的周围配置分隔板205、206、207,来形成使供给到变压器202的冷却风的风量、风速达到最大化的气流的流路而提高冷却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4598号公报(图4及图6等)
在图9及图10所示的第一现有技术中,仅是在上部的排气风扇108的附近,利用分隔板110对从进气口109导入到框体101的内部的冷却风的流路进行限制。因而,在框体101的内部,冷却风的流路面积很大,因此难以集中冷却变压器102。
另外,在变压器102的铁心、一次绕组104及二次绕组105的彼此之间使用有固定构件及绝缘构件,以将各部分固定并绝缘,这些构件会使冷却风的流路面积减少。因此,变压器102的内部的压力损失较大,难以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
在第一现有技术中,分别在绕组部103R、103S、103T的下端部附近配置附属风扇111,来分别对绕组部103R、103S、103T进行冷却,但需要许多个附属风扇,存在导致成本增加、变压器盘大型化、组装作业及维护作业烦杂的问题。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变压器102内部的压力损失较大时,在变压器102的内外通过的风量出现差异,该风量的差异使变压器102的内部温度变得比外部温度高。对变压器102的冷却能力由排气风扇的技术要求以及进气口的面积等决定,但当变压器102的内外的温度不均匀时,不得不基于高温部的温度设计冷却能力,其结果是,存在排气风扇等的容量增大而使成本增高的问题。
此外,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第二现有技术及第三现有技术中,在变压器202的内外通过的冷却风的风量有时也会发生不均而使变压器202的内外产生大幅的温度差,难以将铁心、一次绕组以及二次绕组均匀地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的冷却装置,能将变压器的内外没有遗漏地冷却而使温度变得均匀,而且不需要设置附属风扇等,能够实现变压器盘的小型化、成本的降低以及组装作业等的容易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2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分裂光伏变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新型安装结构以及变压器装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