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轨焊接接头正火处理的感应线圈快速对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1978.9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5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文;殷仙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阳通焊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42 | 分类号: | E01B29/4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 | 代理人: | 于桂贤 |
地址: | 21310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轨 焊接 接头 正火 处理 感应 线圈 快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轨焊接接头正火处理的感应线圈快速对中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频感应加热正火工艺技术己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各种轨型焊接后正火的任务也十分的繁重,为保证钢轨焊缝正火性能稳定,提高焊缝质量,为此,开发了能适应各种轨型正火处理的感应线圈快速对中机构。
现有感应线圈快速对中机构,由于装配一致性差,使两侧正火感应线圈的高低有落差,而且钢轨每侧采用两个油缸进行推进,正火感应线圈不能实现同步对中,使正火感应线圈与正负电极搭接时易出现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正火感应线圈与正负电极搭接时易出现接触不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钢轨焊接接头正火处理的感应线圈快速对中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轨焊接接头正火处理的感应线圈快速对中机构,包括横跨在钢轨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钢轨夹紧机构,还包括板状齿轮和旋转臂,所述板状齿轮和旋转臂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悬挂线圈的通孔,所述板状齿轮、旋转臂、转轴和通孔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板状齿轮、旋转臂、转轴和通孔均沿所述支撑板轴线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板状齿轮相互啮合。采用板状齿轮啮合的同步性保证旋转臂同步靠近,进而保证悬挂在旋转臂上的感应线圈能够同步对中;感应线圈进行标准化设计,避免了高度落差,且通过直接悬挂在旋转臂端部的通孔内完成安装,方便快捷,提高了对中的精度。
具体的,还包括两个油缸,所述油缸设于所述旋转臂的外侧,且所述油缸的连杆与所述旋转臂的摆动端转动连接,所述油缸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采用油缸作为旋转臂的动力机构,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减少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钢轨焊接接头正火处理的感应线圈快速对中机构,在油缸推动旋转臂带动感应线圈对中的同时,采用板状齿轮之间同步啮合,保证了感应线圈能够同步对中,将线圈标准化,直接悬挂在旋转臂的通孔中,降低了线圈的高低落差,且更换更加便捷,提高了对中的速度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中:1、支撑板,2、钢轨夹紧机构,3、板状齿轮,4、旋转臂,5、油缸,6、齿牙,7、转轴,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钢轨焊接接头正火处理的感应线圈快速对中机构,包括支撑板1、钢轨夹紧机构2、板状齿轮3、旋转臂4和油缸5,支撑板1大致为梯形结构横跨在钢轨上,钢轨夹紧机构2位于支撑板1的底部用于将对中机构固定在钢轨上,板状齿轮3、旋转臂4和油缸5均为两组,且两组板状齿轮3、旋转臂4和油缸5均沿支撑板1轴线对称设置在钢轨的两侧,板状齿轮3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长方形的一边设有齿牙6,两组板状齿轮4通过齿牙6相互啮合,与设有齿牙6相对的一边为圆弧形,板状齿轮3圆弧形的一端和旋转臂4的一端通过转轴7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每一侧的旋转臂4远离转轴7的一端设有悬挂线圈的通孔8,感应线圈安装时直接悬挂在通孔8上,转轴7和通孔8的位置也是沿支撑板1轴线对称设置,油缸5设于旋转臂4的外侧,且油缸5的连杆与旋转臂4的摆动端转动连接,油缸5远离连杆的一端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旋转臂4和板状齿轮3均为水平方向旋转,钢轨同侧的旋转臂4和板状齿轮3的旋转方向相同,不同侧的旋转方向相反。
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对中机构固定在钢轨上,然后选择合适的感应线圈悬挂在旋转臂4端部的通孔8内,并固定好位置,控制油缸5推动钢轨两侧的旋转臂5向钢轨方向旋转,旋转臂5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板状齿轮3同步旋转,由于钢轨两侧的板状齿轮3通过齿牙6相互啮合,因此,两板状齿轮3同时动作,对旋转臂5的不同步进行了约束,保证了两侧感应线圈对中的同步性,从而保证了感应线圈与电极的良好接触。感应线圈采用标准件直接悬挂在对中机构的通孔8内,安装更换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阳通焊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阳通焊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19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渣透水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隧道挖掘机械行走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