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化-生化-植物联合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0899.6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8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瑾;陆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化 生化 植物 联合 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化‑生化‑植物联合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处理池,该水处理池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进水段(1)、污水处理段(2)和出水段(3),所述的污水处理段(2)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电解段和生化植物处理段,所述的电解段处设有电解污水的第一电解水组件(21),所述的生化植物处理段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曝气层、微生物填料层和挺水植物床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污水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少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物化-生化-植物联合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已经沿用百年,在中国最早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上海东区污水处理厂也已有90年历史,和近年建的200万吨级城市污水厂如白龙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原理几乎已经是一样的,在微生物处理机理上并没有实质的变化。随着淡水水资源的缺乏,对地表水质提出更高要求,但传统的微生物污水处理工艺的出水很难进一步提高水质指标,因为出水中所含污染物质主要是微生物难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等。地表水体在接纳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后,加上原有的点、面源的污染所造成的污染物也是以难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等为主。虽然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可以较好的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但由于占地面积大、受低气温影响等原因,人工湿地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
中国专利ZL201420028794.8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单元,及包括至少一个该微生物污水处理单元的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该微生物污水处理单元包括漂浮植物或浮叶植物、连结网和至少一个微生物生长区,该连结网系挂于漂浮植物或浮叶植物,该微生物生长区位于漂浮植物或浮叶植物下方,系挂于连结网,微生物生长区盛放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该污水处理单元虽然能够较好的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但是其对于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其该污水处理单元在处理时因污水含氧量不足而导致微生物与植物等活性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物化-生化-植物联合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物化-生化-植物联合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处理池,该水处理池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进水段、污水处理段和出水段,所述的污水处理段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电解段和生化植物处理段,所述的电解段处设有电解污水的第一电解水组件,所述的生化植物处理段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曝气层、微生物填料层和挺水植物床层。
所述的水处理池的深度不小于3.5m,其中,微生物填料层的高度为1.9~2m,挺水植物床层的高度为0.35~0.5m。水处理池的保证足够的深度,从而可以提高底部的曝气层提供的氧气的利用率。
所述的挺水植物床层由多个沿污水流动方向排列的种植槽组成,所述的种植槽内装填有供挺水植物生长的矿物填料。通过在水处理池的顶部横向等间距架设横梁,然后相邻的两横梁之间即可放置种植槽,横梁还可以形成便于植物管理的供人行走的走道。植物床采用多个种植槽并排组成的方式构成,这样相比于一个整体的植物床的优点在于方便取下来更换种植内的物料、植物,可以取下查看下部填料的情况,甚至方便取下填料网,对曝气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
所述的挺水植物为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其选自芦苇、美人蕉、茭草、香蒲、灯心草、水葱、莒蒲或野生水稻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矿物填料选自火山石、铁矿石或钢渣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种植槽的宽度为1~1.2m。
所述的微生物填料层包括悬挂在种植槽下方的填料网,在填料网内装填有微生物膜固着的悬浮球状填料。微生物填料层中的填料采用填料网装填的方式设置在挺水植物床层下方,可以有效的相对固定填料,并方便更换。填料网可以采用尼龙网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08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