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采样电流的滤波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0816.3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1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四军;王海燕;陈小江;左从兵;马洋洋;张勋;王忠民;赵田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李志刚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采样 电流 滤波 处理 方法 装置 电池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采样电流的滤波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判断动力电池在采样时刻是否处于零点工况,其中,采样时刻为对动力电池的电流进行采样的时刻,零点工况为动力电池不执行充放电的工况;以及如果判断出动力电池在采样时刻处于零点工况,则采用第一预设滤波算法对动力电池的电流采样值进行滤波处理以使电流采样值处于预设电流范围内。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采集到的动力电池的电流进行滤波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采样电流的滤波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日益发展,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采用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对动力电池进行管理,可以更好的发挥动力电池的潜力,并能够有效的保障动力电池的安全。在BMS对动力电池的管理中,对电池的剩余电量估算是管理动力电池的关键参数。目前对电池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简称SOC)的估算方法主要采用安时积分法,该方法只需要输入BMS所采集的电流即可估算出SOC,因此,BMS所采集的电流的精确程度决定了SOC的估算精度,进而影响到整个动力电池的管理效果,最终决定了整车性能,因此,BMS必须保证对电流的采集精度和准确性。
然而,BMS所采集的电流会存在毛刺或者突变,这些毛刺对SOC的估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动力电池的有效利用。这些毛刺和突变的产生或者是外界干扰所致,或者是硬件所致,例如,芯片的自身缺陷。这些毛刺和突变无法通过硬件进行解决,只能通过软件进行处理,在采集到电流之后,BMS需要对采集电流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毛刺和突变,相关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在采集到电流之后通常采用一阶低通滤波算法进行滤波处理,但是一阶低通滤波算法对高频信号的过滤效果较差,无法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BMS对电流进行滤波处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SOC的估算结果,进而影响到对动力电池的管理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滤波处理方式以降低采集的电流值中的毛刺和突变对估算SOC的影响。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采集到的动力电池的电流进行滤波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采样电流的滤波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电池管理系统采集到的电流进行滤波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采样电流的滤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判断动力电池在采样时刻是否处于零点工况,其中,采样时刻为对动力电池的电流进行采样的时刻,零点工况为动力电池不执行充放电的工况;以及如果判断出动力电池在采样时刻处于零点工况,则采用第一预设滤波算法对动力电池的电流采样值进行滤波处理以使电流采样值处于预设电流范围内。
进一步地,判断动力电池在采样时刻是否处于零点工况包括:确定采样时刻所处的采样时间区间;确定采样时间区间内绝对值最小的电流采样值为参考电流采样值;以及判断参考电流采样值是否超过预设零点工况阈值,其中,如果判断出参考电流采样值不超过预设零点工况阈值,则判断出动力电池在采样时刻处于零点工况,如果判断出参考电流采样值超过预设零点工况阈值,则判断出动力电池在采样时刻不处于零点工况。
进一步地,在确定采样时刻的采样时间区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以预设周期为时间间隔划分对动力电池的电流进行采样的时间,得到多个采样时间区间,其中,确定采样时刻所处的采样时间区间包括:在多个采样时间区间中确定采样时刻所处的采样时间区间。
进一步地,采用第一预设滤波算法对动力电池的电流采样值进行滤波处理包括:采用第一预设滤波算法对电流采样值进行滤波处理以使电流采样值等于参考电流采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08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