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浓度丁酸氯倍他松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9391.4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颜波;周维;张吉;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丁酸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低浓度丁酸氯倍他松的检测方法,具体来说,涉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低浓度丁酸氯倍他松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丁酸氯倍他松是中效糖皮质激素类,可应用于短期治疗和控制湿疹和皮炎,包括特应性湿疹、原发刺激性和过敏性皮炎。丁酸氯倍他松化学名为:21-氯-9α-氟-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1,4-二烯-3,11,20-三酮丁酸酯,其分子式为C26H32ClFO5,结构式如下:
丁酸氯倍他松最大吸收波长为241nm,在检测复杂生物样品时,基线噪音大,干扰多,并且灵敏度无法满足检测需要;丁酸氯倍他松软膏中主药规格为0.5%,透皮试验中乳膏上药量为10mg/皮片,主药上药量为0.05mg,接收溶剂体积为17ml,透过率按0.1%计算,接收液浓度约为2.94ng/ml,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对低浓度丁酸氯倍他松进行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低浓度丁酸氯倍他松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能准确的检测极低浓度的丁酸氯倍他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低浓度丁酸氯倍他松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是采用内标法,用丙酸氯倍他索作为内标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色谱柱上通过流动相分离,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分离,击碎,再将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色谱图。液质联用技术将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进行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定量分析,并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因此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和环境分析等许多领域。
内标法是将一定浓度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处理分析,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按标准曲线法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浓度。内标物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与待测物结构相近,具有相识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选择合适的内标物特别重要。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和筛选,发现了一种特别适合LC-MS/MS法测定低浓度丁酸氯倍他松的内标物质:丙酸氯倍他索,结构式如下: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是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
进一步,所述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的色谱柱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的色谱柱。优选色谱柱的规格为150×4.6mm,5μm。
进一步,所述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的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
进一步,所述乙腈水溶液中乙腈与水的体积比50-90:10-50,优选体积比为90:10。
进一步,所述流动相中还含有有机酸或者挥发性有机酸盐。
进一步,所述有机酸为甲酸和/或乙酸。
进一步,所述有机酸的体积百分比为0.05%-0.15%,优选0.1%。
进一步,所述挥发性有机酸盐为甲酸铵和/或乙酸铵。
进一步,所述挥发性有机酸盐的浓度为5-20mmol/L,优选10mmol/L。
进一步,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进样量为5-100μl,优选10μl。
进一步,所述的方法,所述质谱采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丁酸氯倍他松和丙酸氯倍他索分别采用至少一对母离子及子离子的组合进行定量监测。
丁酸氯倍他松全扫描质谱图如附图1所示,图中有[M+H]+的离子峰,其中m/z为479.3±1的离子峰强度最大,灵敏度最高,优选m/z为479.3±1的离子为母离子。附图2为丁酸氯倍他松离子峰m/z479.3±1的子离子扫描质谱图,图中343.4±1和371.2±1的碎片离子峰强度大且稳定,此处优选m/z为371.2±1或343.4±1的离子为子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93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