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旱区引水明渠边坡绿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38743.4 申请日: 2016-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5746144B 公开(公告)日: 2018-07-20
发明(设计)人: 张科;李中邵;吴国华;赵振勇;田长彦;杨朋朋;石秋梅;张福海;王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供水公司
主分类号: A01B79/02 分类号: A01B79/02;A01G22/00
代理公司: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6 代理人: 张莉
地址: 830011 新疆维吾尔***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旱区 引水 明渠 绿化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引水明渠边坡绿化方法,该方法在边坡覆盖绳网,按等高线以缝植锹开缝,填充营养土、踏实,形成种植穴,在种植穴混种原生灌草,通过微喷管人工补水,并进行1‑3年的绳网固定、补种、补水持续管理,逐渐绿化、增加覆盖度。之后,随着草绳纤维的风化、枯枝落叶及生物结皮的形成,坡面形成种子库的下垫面,原生的短命、一年生、多年生植物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定居于坡面,形成绿化覆盖面,完成坡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性植被覆盖。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弥补了工程措施的不足,解决了干旱区极端气候环境下的绿化难题,以植被措施防治边坡水土流失,为干旱区长距离引水明渠的水土保持、生态绿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种植领域,涉及干旱区引水明渠边坡原生植被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建设的引水明渠工程,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渠线自东向西先后穿越河谷地貌,剥蚀平原,冲洪积平原,风蚀城堡和低山丘陵五个不同的地貌单元,沿渠线呈荒漠、半荒景观,植被稀疏,主要为旱生、盐生植被,有短命植物、一年生、多年生耐旱、耐瘠薄植物,覆盖度10-15%。引水明渠边坡水土保持的机械防护体系建立后,植被的自然恢复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工程措施保护的坡面长达15年的观测研究表明,仅靠工程--砼网格梁措施和自然恢复不能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反而出现了严重的风蚀沙化,融雪水、洪水、夏季暴雨的水蚀造成水土流失、边坡垮塌现象。

边坡现有绿化技术有:在边坡生态防护中草坪应用比较广泛,草种有早熟禾属、羊茅属、黑麦草属、狗牙根属、三叶草属、百脉根属、结缕草属等。施工技术有:人工撒播、平铺草皮、液压喷播、客土、喷基质等,并精心管护才能保证一定的成活率。但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生态环境恶劣,这些技术和草种难以实现植被恢复,也难以持续。

干旱区引水明渠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滞后的原因是:沿渠工程地处荒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层瘠薄、生态环境恶劣;在种植阶段缺乏水源,因为通水季节为(5-9月),这期间植物不易种活,而春秋两季适种期,渠道沿线又找不到水源,为此人工种草、种树困难重重。由于该地区目前尚没有大范围人工种草植树的经验,因此,针对干旱区引水明渠边坡绿化实际问题,借鉴现有技术,通过在引水明渠边坡进行种植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宜的技术体系:坡面覆盖可降解植物纤维,利用缝植锹在斜坡造穴,填营养土,以多样性原则混播乡土植物种,考虑水源在时间上的分布,种植以秋季为主、春季为辅,秋播可利用融雪水,春种利用渠水微喷灌溉。经过1-3年的适度补水及土壤种子库蓄存与激活管护后,边坡植被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世代更替。

本发明基于荒漠植物资源引种利用及种植实践,总结出干旱区边坡生态绿化技术,以期为干旱区极端环境的工程边坡的水土保持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区引水明渠边坡绿化方法,该方法在边坡铺设绳网,缝植锹开缝,填埋营养土,在营养土上种植原生植物,利用融雪水或微喷管适度补水,保障原生荒漠灌草的成功建植。本发明所述方法充分利用荒漠自然资源为干旱区引水明渠边坡的绿化积累了技术储备。该方法通过铺设可降解植物纤维网构造原生种子库的蓄存与生物结皮的下垫面、缝植锹开缝并填埋营养土营造种植穴、微喷管适度补水与激活种子库、荒漠植物种优选配置等技术组合,为干旱区引水渠边坡的植被成功建植创造条件,以实现水土保持的持续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引额济克”引水渠边坡进行分段试验种植,实施3年,覆盖度达70%以上,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在类似区域推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引水明渠边坡绿化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坡面固定草绳网:

a、首先对土质坡面进行平整,然后用草绳结网平铺坡面,并用11型号的铁丝握成U型,将草绳网固定于坡面,草绳粗度2cm,网孔15cm;

坡面种植准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供水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供水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8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