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公共空间的复杂砖结构墙体构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8522.7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荣朝晖;刘虎;刘永平;聂礼鹏;郁翀;何平;卞奕;鲍松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48 | 分类号: | E04B2/4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44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砖层 墙体 公共空间 墙体构造 砖结构 定位钢筋 结构稳定性 工艺步骤 抗震性能 通透空间 整体形成 连接孔 陶土砖 交错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公共空间的复杂砖结构墙体构造方法,其具体工艺步骤为:设置多个彼此交错的砖层,并通过定位钢筋对不同砖层进行连接与支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适用于公共空间的复杂砖结构墙体构造方法,其可通过第一砖层与第二砖层之中,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陶土砖之间的间隔以使得墙体之上形成多个通透空间,进而使得墙体整体形成开放式的设计;同时,位于连接孔内的定位钢筋在对第一砖层与第二砖层进行连接的同时,亦可使得墙体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作用下得以显著改善,以使得墙体的抗震性能得以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公共空间的复杂砖结构墙体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划的日益发展,城市内建筑在其原有功用基础之上,对于建筑周边,乃至城市整体所形成展示效果亦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的建筑多采用封闭结构,但对于存在一定公共功能的建筑,上述封闭结构的建筑形式极易产生外界与建筑之间的隔离感或割裂感。对此,建筑设计人员逐渐开始追寻对建筑中的部分公用空间进行空间的开放。
然而,受施工技术影响,现有的施工工艺在实现上述开放式空间时,很难在建筑的美感与结构的稳定性之间寻求平衡;尤其对于部分区域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其须采用砖结构等施工方式较为传统的建筑结构时,传统的建筑基材与施工工艺很难在确保良好的抗震效果时,实现上述的开放式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公共空间的砖结构墙体构造方法,其在确保墙体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开放式的空间,以使得基于墙体的建筑形成通透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公共空间的复杂砖结构墙体构造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有:
1)根据墙体建筑面积取适量陶土砖,在每一个陶土砖的两侧设置两个连接孔,连接孔均于陶土砖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进行延伸,每一个陶土砖之中连接孔的位置均相同;
2)沿墙体的预设延伸方向对步骤1)之中的陶土砖进行铺设,以形成M个第一砖层,M为正整数;每一个第一砖层之中,相邻两个陶土砖之间设置有固定间距;多个第一砖层之中,每一个第一砖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均重合;
3)在步骤2)中的M个第一砖层之上,沿墙体的预设延伸方向对步骤1)之中的陶土砖进行铺设,以形成N个第二砖层,N为正整数;每一个第二砖层之中,相邻两个陶土砖之间设置有固定间距;多个第二砖层之中,每一个第二砖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均重合;第一砖层与第二砖层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之中,第二砖层中任意一个陶土砖的投影均位于第一砖层中相邻两个陶土砖的投影之间,且其连接孔彼此导通;
4)重复步骤2)至步骤3)进行墙体的构造,以M个第一砖层作为一组第一砖层,N个第二砖层作为一组第二砖层,任意相邻两组第一砖层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二砖层,通过第一砖层与第二砖层的交错铺设以使得墙体高度达到预设高度;
5)在每一个陶土砖的连接孔之中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定位钢筋,使得每一组第一砖层与相邻的第二砖层之间通过多个定位钢筋进行连接,以完成墙体的构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之中,陶土砖采用多孔陶土砖,其包括有多个在陶土砖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进行延伸的砖孔;所述连接孔的设置方法为:选取至少两个位于多孔陶土砖端部的砖孔,将两个砖孔之间的砖体部分打通,以形成连接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现有产品中流通较为广泛的多孔陶土砖作为墙体构造的基材,以使得在砖体之上设置连接孔时,仅需对原有砖孔进行加工即可,致使连接孔的加工难度以及加工成本较于在普通砖体上直接进行加工,得以明显降低;与此同时,采用上述多孔陶土砖,其使得砖与砖之间的粘结对于砂浆的依赖性得以降低,以使得本申请的墙体之中,其施工难得得以显著降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与步骤3)之中,M与N相同,且1≤M=N≤3,其可确保墙体中第一砖层、第二砖层以及墙体整体的稳定效果得以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8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自防屈曲钢板剪力墙
- 下一篇:一种具有震后自复位功能的钢木混合抗震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