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催化烯烃环氧化的催化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6442.8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纪红兵;周贤太;何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C07D301/08;C07D303/04;C07D30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地址: | 516081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催化 烯烃 氧化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烯烃环氧化的催化剂,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通过金 属卟啉与碳纳米管π-π堆积效应方法制备出来的催化剂。
背景技术
烯烃类的环氧化产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材料制备、精细化工 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丙烯环氧化后的环氧丙烷可以实现开环 聚合形成聚环氧丙烷,在表面活性剂工业和聚氨酯工业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环己烯环氧化后的氧化环己烯可以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CO2发生B-V反应生 成内酯,在精细化工、香料、药物中间体的合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合成工艺中,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主要由相应烯烃在有机金属配合物、 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等为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高 氯酸、臭氧等强氧化物提供氧源,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合成,例如:
美国专利US4973718-A采用金属钌卟啉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源,在有 机相中或者水相中实现烯烃的环氧化。但这种反应过程中金属卟啉可以溶解在溶 液中,后期产物分离或者重复利用困难。
欧洲专利EP2391448-A2通过制备一定孔隙大小的金属氧化物(Al2O3)为 催化剂,实现烯烃特别是乙烯的环氧化。但金属氧化物催化烯烃主要适用于低级 气相烯烃,催化剂孔隙大小及分布不均匀。
中国专利CN102260226A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和反应溶剂存在的反应条件 下,将烯烃与过氧化氢进行环氧化反应。但这类反应所需温度高、压力高,反应 时间长,特别是催化剂失活后的再生处理困难,对仪器和设备的要求较高。
中国专利CN104650007A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源,乙酰丙酮 钼为催化剂,对环十二烯环氧化制备环氧十二烷。但这种反应过程需要加入过量 的TBHP,对后续反应分离造成较大困难,工业上推广存在部分障碍。
因此,采用环境有好、安全的氧气/空气作为氧化剂用于烯烃环氧化备受人 们的关注,其中金属卟啉可以活化氧气,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多种化合物的催化 反应,该催化剂是一种仿生催化剂,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等特点。中国专利 CN1915983A报道了金属卟啉均相催化烯烃环氧化,但存在催化剂难以回收、成 本高等缺点。所以,开发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烯烃环氧化催化剂具 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用于催化 烯烃环氧化的催化剂。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碳纳米管管壁上的π电 子与具有如下通式(Ⅰ)结构的单核金属卟啉环上的π电子之间的π-π堆积效 应制备的一系列金属卟啉-碳纳米管复合物,
(Ⅰ)通式中的M是金属原子选自Fe、Mn、Co、Cu、Cr、Zn、Rh或Ru, R1、R2、R3、R4和R5均选自氢、卤素、烷氧基或硝基,轴向配位X是氯或咪唑 或吡啶,所述的碳纳米管为选自羟基化碳纳米管、羧基化碳纳米管、羰基化碳纳 米管中的一种。
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将碳纳米管加入到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 中,将该反应液超声3~6h,待反应物均匀分散后,将金属卟啉加入到反应液中, 采用油浴加热进行回流,8~16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 抽滤,采用四氢呋喃洗涤三次以上至无色,然后将该黑色物质再次分散到N,N- 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超声20~90min,用0.22μm的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抽滤, 采用四氢呋喃洗涤至滤液无色为止,多次重复操作后可以将未反应的金属卟啉除 去;将得到的黑色物质再次分散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将其置于离心 机上离心后,取上层溶液采用0.22μm的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抽滤,得到制备的 金属卟啉-碳纳米管催化剂。
本发明催化剂中,金属卟啉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0%。
本发明催化剂用于催化烯烃氧化制备环氧化物,其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 20~50℃,反应时间为1~5小时,氧气压力为0.1~1.0MPa,催化剂含量为0.05 wt%~1.0w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未经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64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的和晶片的工艺测试方法与集成电路结构
- 下一篇:流体输送装置、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