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35448.3 | 申请日: | 2016-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6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钟斐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斐琴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笔记本电脑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网络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笔记本电脑,笔记本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也越来愈多,对于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来说,安全和持久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笔记本电脑,就容易使笔记本电脑过热导致电脑死机、瘫痪,甚至崩溃,所以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尤其重要,但是对于现在的笔记本散热器装置,仅仅只是一个散热功能,大多数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们经常出差旅行,传统散热器不方便携带,就容易导致笔记本电脑过热现象的发生,传统的散热器只是给使用者一种固定位置的散热作用,并且在外出的情况下,因为散热器的不容易携带,并不能为笔记本电脑散热,从而导致电脑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包括金属支架,所述金属支架之间通过折页连接,且所述折页一端设置固定槽;所述金属支架内侧设置通风网,且所述通风网内部设置风扇固定槽;所述风扇固定槽内部安装风扇,且所述风扇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所述折页一端的连接线连接;所述通风网内部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风网为一种蜂窝形结构的通风网。
优选的,所述金属支架围绕所述折页的轴心线旋转角度为0°-360°。
优选的,所述风扇设置有两个,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通风网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折页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折页嵌入在所述固定槽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结构之间连接紧凑,使用寿命久,结构简单,具有球形轴承杆,可实现折叠效果,便于使用者的携带,采用双风扇工作,散热效果更佳,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金属支架、2折页、3连接线、4通风网、5风扇、6风扇固定槽、7固定槽、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包括金属支架1,金属支架1之间通过折页2连接,且折页2一端设置固定槽7;金属支架1内侧设置通风网4,且通风网4内部设置风扇固定槽6;风扇固定槽6内部安装风扇5,且风扇5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折页2一端的连接线3连接;通风网4内部设置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且第一连接杆8与第二连接杆9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通风网4为一种蜂窝形结构的通风网4;金属支架1围绕折页2的轴心线旋转角度为0°-360°;风扇5设置有两个,且风扇5位于通风网4的中部;折页2为圆柱形结构,且折页2嵌入在固定槽7内部。
工作原理:首先检查线路是否接通,将该种散热装置安装在笔记本电脑的底部,通过对设置连接线3与笔记本电脑连接,通电后,与连接线相连的风扇5工作,产生流动空气,穿过蜂窝形通风网4,达到为笔记本电脑散热的效果;断开电源,折叠金属支架1两侧,通过折页2工作使散热器折叠起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斐琴,未经钟斐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5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