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毛囊再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5177.1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田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培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19 | 分类号: | A61K38/19;A61K35/36;A61P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毛囊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皮肤毛囊再生的方法,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蛋白及其功能性多肽的使用。利用该方法可以促进毛囊的重新再生,从而用于帮助解决生发、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皮肤毛囊再生及组织工程皮肤毛囊再生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毛发再生医学领域,具体地,涉及皮肤毛囊再生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TNF-α蛋白及其功能性肽段在促进毛发再生中的使用方法,利用及其功能性肽段在促进皮肤损伤后毛囊再生的具体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在胚胎发育的早中期,皮肤具有完全再生能力,受损的皮肤在修复后不遗留疤痕。在出生后,皮肤的再生修复能力大幅缺失,严重损伤的皮肤不能够完全再生,而以瘢痕修复,损失的皮肤附属器官如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结构不能够重新形成。皮肤附属器官的缺失,不但影响皮肤的外观,还影响皮肤的诸多功能。毛囊由上皮和间充质细胞构成(位于毛乳头),其中蕴藏干细胞,并有皮脂腺等结构的附着,结构比较复杂。因此,毛囊再生是实现皮肤附属结构再生的关键。
研究证明,成人的皮肤存在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它们主要位于表皮的基底层和毛囊外根鞘膨凸部(bugle)。基底层的表皮干细胞主要增值、分化形成角质上皮细胞,更新衰老和损伤的表皮,维持表皮的结构完整性;而毛囊膨凸部位的表皮干细胞,又称为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其功能主要是对毛囊进行周期性更新;但当皮肤受损时,毛囊干细胞快速增值并向上迁移,参与伤口愈合过程新的上皮的形成以及伤口中毛囊的再生。
毛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出生后经历增长(Anagen),退行(Catagen)和休止(Telogen)的反复循环周期。在生长期,毛母细胞(Matrix)迅速增殖,分化成毛干及毛囊内根鞘;退行期毛囊的隆凸(Bulge)部位以下结构凋亡消失,毛乳头(Dermal papilla,DP)向上移位;当毛发进入休止期后毛乳头到达隆凸部位,直到下一个生长期后毛乳头随着新生成的毛囊胚芽(Germ)向下移动。毛囊发育和周期性再生是错综复杂的分子调控过程,通过控制复杂的分子网络,以及不同的信号通路,以达到促进毛囊生长因子和抑制毛囊生长因子的严格平衡,并传递信息到毛囊和周围组织中,从而决定毛囊发育启动或休止及毛囊细胞有丝分裂速率的调整。
TNF-α(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TNF家族的成员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应答调节和炎症反应。二十年前肿瘤坏死因子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抗癌剂。TNF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可同时给细胞发送的生存和死亡的信号。TNF-子通过两种受体,TNFR1(TNF受体1)和TNFR2(TNF受体-2)发挥作用。TNFR1在所有人体组织中表达,是TNF-α的主要信号受体。TNFR2是主要在免疫细胞中表达,介导的生物反应较少。迄今未见TNF-促进毛囊再造的研究报道。
目前最先进的组织工程皮肤虽然有和正常皮肤类似的真皮和表皮层,但因为缺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附属器官,特别是毛囊和皮脂腺结构,使组织工程皮肤的功能、外形、韧性和机械性能等明显低于天然正常皮肤。因此,实现皮肤附属器官的再生,特别是毛囊的再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毛囊再生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促进毛囊干细胞增殖和毛囊再造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工作而完成的:
既往研究证明,在年龄较小(3-4周)的小鼠中,较大面积的皮肤损伤(直径为1cm)后,其愈合的伤口中有毛囊的再生。发明人研究发现,在TNF-α缺失的小鼠,伤口中新生毛囊的数量显著减少,提示TNF-α促进毛囊再造。在毛囊重组实验室中,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在TNF-α缺失的情况下,毛囊重组实验生成的毛囊数量明显减少,而补充TNF-α后新生毛囊的数量会有显著地回升,再次证明TNF-α促进毛囊再造。发明人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再生的毛囊有正常的生长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培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培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5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治疗胃病的中药保健品
- 下一篇:白细胞介素‑12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