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藻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4336.6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郭跃伟;李佳;李晓露;盛丽;龚景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07/93 | 分类号: | C07D307/93;C07C39/42;C07C37/70;C07C37/82;A61P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刘锋,郑丹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藻 倍半萜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两种从中国东海海藻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新用途,尤其涉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II型糖尿病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它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是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II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 苯甲酸衍生物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PTP1B(蛋白酪氨酸磷酯酶1B)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负调控作用。PTP1B抑制剂增强胰岛素的信号响应,已成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国际上对PTP1B抑制剂的研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类:(1)肽类:含磷酸化酪氨酸残基(pTyr)的肽类:底物与PTP1B有较高的亲和性,但其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差;(2)萘醌类(Naphthnoquinone):通过修饰PTPase的活性位点来抑制酶的活性;(3)噻唑烷二酮类(Azolidinediones):通过增加靶器官的胰岛素敏感性来改善血糖的控制,主要包括ciglitazone、troglitazone和rosiglitazone,但由于严重的肝脏毒性,ciglitazone已从市场撤出;(4)苯并[b]萘并[2,3-d]呋喃类(Benzo[b]naphthol[2,3-d]furans)和噻吩类(thiophenes):以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PTP1B抑制剂,IC50=26μM)为先导化合物进行设计合成的系列Benzo[b]naphthol[2,3-d]furans和thiophenes类化合物,在小鼠体内表现出良好的降血糖活性,但要最终成为治疗糖尿病药物还需要克服很多障碍,如电负性高、细胞膜通透性差以及选择专一性差等,以上因素都使这些抑制剂的成药性降低。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医生建议采取X+1的服药方式,即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加一种保肝护肝的药物,这是因为不仅糖尿病本身容易导致肝脏的代谢紊乱,而且长期服用药物也会导致肝脏损伤。在双重压力下,如果不注重保肝治疗,很容易造成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问题,这不仅带来了用药的繁琐性,更增加了糖尿病病人的经济负担。目前,世界各国共有超过三亿人存在患上糖 尿病的风险。对一些高发地区来说,糖尿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大于所谓的“世纪瘟疫艾滋病”。到了2025年,75%的糖尿病患者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约有5千万糖尿病人,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未来由糖尿病带来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将不可估计,加之国内目前也尚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因此,发现具有良好活性的且副作用小的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糖尿病药物,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海藻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海藻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如下所示的通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
R1为氢或溴;
表示双键或单键,当为单键时,R2为甲基;当为双键时,R2不存在;
R3、R4一起与所在的环基上的碳原子形成呋喃环,或R3为羟基;
当R3、R4一起与所在的环基上的碳原子形成呋喃环时,R5、R6各自为甲基,R7为氢或过氧羟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43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