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偏置复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2090.9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3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张坤;史生才;缪巍;姚骑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主分类号: | G01J3/28 | 分类号: | G01J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赫兹 外差 阵列 接收机 偏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置复用装置,特别是一种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偏置复用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上世纪70年代CO分子谱线发现以来,太赫兹技术在星系、恒星形成和星际介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子云覆盖较大的天区面积,范围从几十平方角分到上百平方度。分子云的主要成分为分子气体,在所处的温度和密度下辐射的分子谱线恰好落于太赫兹频段。通过对太赫兹分子谱线的高角分辨率巡天观测,可以研究分子云的组成以及相应的演化进程。单像元外差接收机扫描如此大面积的天区,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甚至无法完成,而外差阵列接收机的扫描速度与其像元素成正比,因此高灵敏度外差阵列接收机是研究大天区分子云的理想工具。
构建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的一大关键挑战就是多个混频器的偏置复用技术。外差接收机是利用高灵敏度混频器的强非线性特性,将待观测的信号与本振参考信号进行混频,产生的差频(即中频)信号保留了待观测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利用现有的电子学技术对其进行放大、滤波、检波等后续处理。对于单像元外差接收机,可以通过6根引线(2根引线提供直流偏置,2根引线监视电压,2根引线监视电流)实现混频器的直流偏置和电流/电压信号的监测,但是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具有多个像元,如果采取独立偏置和监测方案,所需的引线数目将随着像元数线性增加。当像元数达到100,引线数目高达600,这将极大的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引线也会带来较大的传热,从而对制冷机的制冷功率提出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每个混频器工作电压/电流的独立调节将会非常耗时,要求发展一套基于偏置复用技术的数字调节方案。随着太赫兹混频器技术的发展,混频器在灵敏度提高的同时一致性也大大提高。另外,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混频器的高频特性在一定的工作区域与偏置电压和电流弱相关。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为采用偏置复用技术提供了可能,因此发展一种简单可靠的偏置复用技术对于实现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具有重要科学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偏置复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偏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并联电阻R3,用于实现所有混频器的统一偏置;采样电阻R4,与混频器串联,实现混频器电流的监视;Bias-T,实现混频器的直流偏置和中频信号的耦合,同时通过其中的电感实现多个混频器的中频隔离;T型滤波电路,用于混频器的静电保护和抗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电阻R3阻值远小于混频器电阻(约为100欧姆),实现所有混频器的恒压偏置。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电阻R4阻值远小于混频器电阻(即小于混频器电阻的十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Bias-T由电容C3和电感L组成,通过电容C3耦合混频产生的中频信号,通过电感L实现混频器的直流偏置,并实现混频器之间的中频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T型滤波电路为若干组,一组T型滤波电路与并联电阻R3连接,采样电阻R4两端分别与两组T型滤波电路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与现有中小规模外差阵列接收机中的独立偏置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总的引线数目从6N降低到2N+2(N为外差阵列接收机中的混频器数目)。随着阵列接收机的数目增加,将极大地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减小导热,因此降低对制冷机制冷功率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偏置复用技术,每个太赫兹混频器的偏置电压相同,可以实现所有混频器偏置电压的统一调节,将会大大降低外差阵列接收机中混频器的优化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偏置复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未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2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接点无线测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墒情设备采集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