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施工现场打印混凝土的3D房屋打印机及打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1312.5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5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华商腾达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张少辉;刘华联 |
地址: | 10111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现场 打印 混凝土 房屋 打印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施工现场打印混凝土的3D房屋打印机及打印方法,3D房屋打印机用于施工工地现场打印,包括:桁车本体;驱动机构和行走机构,均设置在桁车本体上且行走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混凝土卸料组件,与行走机构连接,构造成在行走机构行走过程中卸下混凝土,以完成房屋的墙体构建;提升机构,用于提升3D房屋打印机的高度;自动控制机构,用于自动控制混凝土卸料组件的行走。可以通过3D房屋打印机在施工工地现场打印出钢筋混凝土的房屋,使得房屋构建时的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构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3D房屋打印机,还涉及房屋及打印房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房屋作为居住或办公的场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建筑房屋时,主要通过工人垒设,自动化程度较低,使得房屋的构建效率低,成本较高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就是,现有房屋构建时自动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房屋打印机,可以打印房屋的整体,提高房屋构建时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的用于施工工地现场打印的3D房屋打印机,其包括:桁车本体,与设置在施工工地现场的轨道梁连接;驱动机构和行走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桁车本体上且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混凝土卸料组件,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构造成在所述行走机构行走过程中卸下混凝土,以在施工工地现场通过浇注混凝土来完成房屋的墙体构建;提升机构,用于提升所述3D房屋打印机的高度;自动控制机构,用于自动控制所述混凝土卸料组件的行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卸料组件包括用于盛放混凝土并设有卸料口的卸料管和设置在所述卸料管中的振捣器,其中所述卸料管构造成在所述振捣器的振捣下使得混凝土从所述卸料口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桁车本体上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吊装装置用于吊装设置在施工工地现场的连接架,以便于连接架与设置在施工工地现场且与房屋的墙体钢筋固定的支柱连接,从而通过设置在连接架上的电动葫芦提升所述桁车本体,并且所述桁车本体在提升后经过轨道梁与所述支柱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卸料组件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卸料口,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卸料口构造成垂直于行走方向并排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卸料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均设置一个卸料口的卸料管,其中各所述卸料管中均设置有振捣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捣器的振捣棒伸出所述卸料管,且所述卸料管的底端外侧设置混凝土挡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沿房屋的长度方向行走的第一行走部分,和沿房屋的宽度方向行走的第二行走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行走部分和第二行走部分切换时,沿弧形轨迹切换,使得打印出的房屋的墙角为弧形。
本发明的使用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3D房屋打印机打印房屋的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房屋平面图,设计房屋,并预留或预埋房屋的排水、给水或电线;步骤二,沿混凝土卸料组件的行走部分迹布置并绑扎钢筋;步骤三,选择基准点,行走混凝土卸料组件,并在施工工地现场逐层垒设叠加混凝土,完成房屋的墙体构建;以及步骤四,设置房屋的房顶,完成房屋建设。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四中,所述房屋的房顶为自承式模板,并将所述墙体的钢筋与所述房顶的钢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三中,提升3D房屋打印机的高度时,通过吊装装置将连接架吊设在支柱上并连接支柱和连接架,然后将电动葫芦设置在连接架上,拆除轨道梁和支柱的连接,并通过多个电动葫芦吊装用于放置桁车本体的轨道梁以提升桁车本体,从而使得3D房屋打印机整体提升,待桁车本体提升完成后将轨道梁与支柱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房屋,所述房屋的墙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所述墙体的混凝土为逐层垒设,所述墙体的拐角为弧形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华商腾达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华商腾达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1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