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单面板的通孔自动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0837.7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6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麦铭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腾新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面板 自动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B单面板的通孔自动加工装置,属于PCB单面板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PCB单面板通孔加工效率低技术问题。本PCB单面板的通孔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分别设有进料轨道和出料轨道,进料轨道连接有升降轨道一,出料轨道连接有升降轨道二,升降轨道一与升降轨道二之间设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能够移送PCB单面板的平移轨道,机架上设有能够依次将升降轨道一上的每一片PCB单面板移动至平移轨道上的移送结构和抽风结构;机架上设有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位于平移轨道的正上方且上模板上具有朝向平移轨道的针模,下模板位于上模板下方且能够朝向上模板往复移动。本发明利用该装置大大提高了PCB单面板通孔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CB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CB单面板的通孔自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即印制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它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PCB板能够大大节省空间,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还具有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的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PCB单面板是最基本的PCB板,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导线则集中在另一面上。因为导线只出现在其中一面,所以这种PCB叫作单面板(Single-sided),因为单面板在设计线路上有许多严格的限制,布线间不能交叉而必须绕独自的路径,两侧的电路通过导孔进行连通。PCB单面板上的通孔是导孔的一种形式,导孔另外还包括盲孔、埋孔等,PCB单面板通过通孔连通两侧需要连通的铜箔,上下两面做成普通的焊盘形状,可直接与上下两面的线路相通,从而可以起到电气连接,固定或定位器件的作用。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2036492A,公开日:2011-04-27)公开了一种PCB板的钻孔方法,包括:步骤1,提供一待钻孔的PCB板,根据该PCB板的厚度确定正面的钻入深度及反面的钻入深度;步骤2,提供一盖板及钻刀,根据PCB板正面的钻入深度及反面的钻入深度和盖板的厚度来确定钻刀刃长;步骤3,确定PCB板正面钻孔的坐标系,然后在PCB板的正面钻出定位孔,将盖板安装于PCB板的正面上,并分别固定PCB板及盖板;步骤4,将钻刀钻过盖板,并根据上述PCB板正面的钻入深度从PCB板正面钻入形成半孔,完成后对PCB板下板;步骤5,将PCB板倒置,确定PCB板反面钻孔的坐标系,然后在PCB板的反面钻出定位孔,将盖板安装于PCB板的反面上,并分别固定PCB板及盖板;步骤6,将钻刀钻过盖板,并根据上述PCB板反面的钻入深度从PCB板反面钻入与上述半孔连通形成通孔,完成后对PCB板下板。
上述专利中采用短刃长钻刀分别从孔的正反面两端钻入实现PCB板的通孔目的,但是没有公开具体在钻孔设备,不能保证高效率的实现钻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PCB单面板的通孔自动加工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PCB单面板上通孔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PCB单面板的通孔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分别设有进料轨道和出料轨道,所述进料轨道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连接有能够上下往复移动的升降轨道一,所述出料轨道的一端为出料端,另一端连接有能够上下往复移动的升降轨道二,所述升降轨道一与升降轨道二之间设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能够移送PCB单面板的平移轨道,所述机架上设有能够依次将所述升降轨道一上的每一片PCB单面板移动至平移轨道上的抽风结构;所述机架上设有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平移轨道的正上方且上模板上具有朝向平移轨道的针模,所述下模板位于所述上模板下方且能够朝向所述上模板往复移动;所述上模板上设有沿上模板厚度方向设置的脱模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腾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鸿腾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装置及其组合
- 下一篇:盲埋孔互连导通结构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