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密封性真空隔热腔的钛保温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588.1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5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鑫精艺钛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郭杨 |
地址: | 2151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密封性 真空 隔热 保温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温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密封性真空隔热腔的钛保温杯。
背景技术
钛(合金)保温杯与常规的不锈钢质地同类产品相比,因其在同等硬度条件下质地更轻更健康,保温性能更优良,耐腐蚀性更佳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已知的钛保温杯通常都是内外双层结构,其钛(合金)制杯胆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真空隔热腔,真空隔热腔对于真空度的要求很高,稍一不达标就会大大影响整个杯子的隔热效果。然而众所周知,钛(合金)材料本身是一种多孔隙的材料,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外界空气极易从杯胆和外壳壁向真空隔热腔内部弥散,降低内部真空度,让杯子逐渐丧失好的隔热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密封性真空隔热腔的钛保温杯,该保温杯能够防止空气经杯胆和外壳弥散入真空隔热腔内,有效的维持真空隔热腔的真空度,确保杯子的保温隔热性能不会降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高密封性真空隔热腔的钛保温杯,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杯胆以及位于外壳和杯胆间的真空隔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壁和杯胆外壁上均设有一层纳米铜镀层。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结构形式是:所述外壳呈U形,其上部与杯胆的顶部周缘固定或一体相连。这种杯型的杯身和杯底是一体成型设计的,镀纳米铜时,直接对成型好的U形外壳内壁进行电镀处理即可。
本发明另一种结构形式可以是:所述外壳包括分开设置的杯身和杯底座,所述杯身呈圆筒状,固定(焊接或粘结或卡扣结合)在杯底座上,杯身的上部与杯胆的顶部周缘固定或一体相连。镀纳米铜时,杯身内壁和底座上部分开进行电镀处理。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纳米铜镀层的厚度为3~5微米。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纳米铜镀层是采用粒度在10~30nm、比表面积为10~35m2/g的纳米铜粉制成的铜镀液电镀而成的。当然电镀的具体原理和方式参见现有技术,本发明不再详述。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因在真空隔热腔的四周均镀上了纳米铜镀层进行密封防护,防止空气经杯胆和外壳弥散入真空隔热腔内,有效的维持了真空隔热腔的真空度,确保杯子的保温隔热性能不会降低,大大提高了此类保温杯的耐用性和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放大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放大剖面图。
其中:1、外壳;2、杯胆;3、真空隔热腔;4、纳米铜镀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具有高密封性真空隔热腔的钛保温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具有外壳1、设于外壳1内的杯胆2以及位于外壳1和杯胆2间的真空隔热腔3,所述外壳1内壁和杯胆2外壁上均设有一层纳米铜镀层4。
本例中所述外壳1呈U形,其上部与杯胆2的顶部周缘固定或一体相连。作为一种实例,本案采用的纳米铜镀层的厚度为4μm。
本例中的纳米铜镀层是采用粒度在10~30nm(平均粒度20nm)、比表面积为10~35m2/g的纳米铜粉制成的铜镀液电镀而成的。当然电镀的具体原理和方式参见现有技术,本发明不再详述。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鑫精艺钛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鑫精艺钛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5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