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及应用该抗体的免疫层析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0233.2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5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征;董俊;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12 | 分类号: | C07K16/12;G01N33/569;G01N33/558;G01N33/5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王敏锋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肺炎 支原体 p1 蛋白 抗体 应用 免疫 层析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抗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及应用该抗体检测人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层析试剂盒,抗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是分别识别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504‑517位以及535‑548位氨基酸所组成的两个线性抗原表位的抗体,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在GenBank序列号是ACO25351.1;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504‑517位以及535‑548位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KPKKVIQSDKLDDD及FGTDHSTQPQPQSL。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种兔抗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具有特异性好、纯度高、效价高、制备成本低廉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抗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及应用该抗体检测人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层析试剂盒。
背景技术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Mp感染在小儿肺炎病原的发生率高达10-30%,近年来逐渐成为小儿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极易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甚至可能同时继发脑膜炎、肝炎、心肌炎等多脏器损伤,严重时也可导致患儿死亡。
由于Mp感染与其它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不做病原学检查,很难将Mp与其它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区别。Mp无细胞壁,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对其无效,故其引起的感染的治疗与其它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因此建立简便、快速、可行、能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非常必要。
目前Mp的检测方法主要有3类:一是分离培养法,其是证实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Mp的生长周期极为缓慢,培养周期长,导致该法在临床上不能进行快速诊断;二是血清学方法,即采用酶联免疫法、胶体金免疫法、微量免疫荧光法和间接血凝试验等,检测被检者血清中Mp抗体水平,可间接提示Mp感染的存在。然而,血清学试验只能提供一种回顾性的诊断,而且有时需要双份血清。另外,抗体出现的时机不易掌握,儿童、青少年与成人之间又存在Mp特异性抗体的差异,并且,Mp细胞膜上的糖脂抗原与其他微生物及机体组织存在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故现有血清学方法的检测质量受到一定限制;三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MpDNA的存在,其中最常用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该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是目前研究Mp感染的重要手段,但由于PCR对实验设备以及操作要求较高,且易出现假阳性,在我国还不能作为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因此,建立Mp特异性抗原诊断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已公开报道的检测Mp抗原的方法主要为双抗夹心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量子点标记免疫层析法等,但这些方法均不能实行床旁检测,需要到特定的场合利用特定的仪器(如酶标仪、荧光仪等)来检测,不仅不够方便快捷而且时间较长,临床应用较为不便。
因此,建立人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原的快速诊断方法十分必要。由于人流感肺炎支原体P1蛋白序列上的高度保守性,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标的。因此获得高特异性的抗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关于抗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报道得最多的为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最大的优点就是特异性高,但是制备方法繁琐,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多克隆抗体主要由基因工程表达的P1蛋白免疫家兔等动物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但是其具有特异性低、效价低、纯度低等缺陷。因此,低成本的制备高特异性、高效价的抗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就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这些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识别人肺炎支原体P1蛋白504-517位以及535-548位氨基酸所组成的两个线性抗原表位的两种抗体及应用该抗体的免疫层析试剂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