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磁致伸缩车辆悬架减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111.3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7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欣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磁致 伸缩 车辆 悬架 装置 | ||
本申请为中国申请日2014年11月14日,申请号201410642922.2,名称为“多模式车辆悬架减振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磁致伸缩车辆悬架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悬架系统由于弹性元件受到冲击会产生振动,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平顺性。为了避免车辆悬架系统振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可以在车辆悬架安装减振器以达到减振的目的。
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到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空气中。
上述传统的弹簧-质量-阻尼式车辆悬架系统减振器的刚度及振动特性叠加于车辆悬架系统上,而车辆悬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附加于减振器之上,并在减振器的固定自由共振频率表现出反共振特点。减振器的阻尼可以影响振动频率超过系统反共振响应带宽时的衰减特性,从而改变系统的振动特性,实现有效的减振。但上述车辆悬架系统减振器频带宽度较窄且其阻尼系数固定,当负载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减振系统的共振频率发生变化,致使减振器减振效果变差。
中国发明专利2011101578636提出了一种通过电动调节系统调节滑动顶针的螺纹配合段上的通孔关闭或打开以实现减振器阻尼大小控制。美国专利US7112474B2提出了一种磁流变自适应减振装置,通过调节磁场改变磁流变液粘度,实现减振器阻尼大小控制。上述结构虽然实现了减振器阻尼的调节,但是减振器结构复杂,组装和维护不变,而且上述结构调节阻尼时存在时滞,无法实现主动减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磁致伸缩车辆悬架减振装置,可以对振动频率进行自跟踪,使减振装置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都能有效地减小车辆悬架系统振动,且结构简单,响应迅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筒和软磁体内筒,所述的;软磁体内筒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活塞和活塞杆相连,导向活塞通过弹簧元件固定在外筒,外筒内侧为设有一铜壁层,用于防漏磁,
软磁体内筒安装有GMM,其GMM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永磁体和上永磁体相连,其外围绕有线圈,
控制电路系统包括振动分析控制电路和GMM控制电路;
振动分析控制电路由线圈、信号调理放大电路、鉴频电路和减振控制电路构成;
所述的GMM控制电路由线圈、电阻R、电流源i、可调电容Cx构成,
电阻R的e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K的公共端,单刀双掷开关K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电流源i的a端,单刀双掷开关K的另一个输出端c端连接,c端通过导线连接可调电容Cx,
电阻R的f端通过开关K连接d端,d端与电容Cx的g端连接有LRC电路,所述的LRC电路包括LC振荡电路、R2、电容C2。
所述的弹簧元件为矩形弹簧。
所述的LC振荡电路为相互并联的电感L和可调电容Cx2。
所述的GMM为Terfeol-D。
本发明基于GMM的换能原理,集成振动信号鉴频技术,形成了一种谐振频率自跟踪的超磁致伸缩车辆悬架系统减振新技术。本发明的被动GMM分路阻尼控制利用谐振电路在谐振点时GMM具有最大换能效率的特点,将车辆悬架系统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本发明的主被动GMM分路阻尼控制采用GMM实现了主动减振,与被动减振共同作用使主被动GMM分路阻尼控制的减振效果更加理想。上述车辆悬架系统减振技术可以对振动频率进行自跟踪,使减振装置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都能有效地减小车辆悬架系统振动,且结构简单,响应迅速,和传统车辆悬架系统减振方法相比的优势明显,本发明能够通过单刀双掷开关以及普通开关实现三种GMM分路阻尼控制模式的相互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是减振控制器工作流程图。
图3是谐振频率自跟踪的超磁致伸缩车辆悬架减振装置结构图。
图4是单模被动GMM分路阻尼控制示意图。
图5是单模态被动GMM分路阻抗-频率特性图。
图6是主被动杂交GMM分路阻尼控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欣,未经孙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空调控制系统
- 下一篇:车轮传感器标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