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隔音板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29476.4 | 申请日: | 2016-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5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曾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格瑞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公路 隔音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公路隔音板。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能适应120公里/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从定义可以看出,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应符合下列4个条件:(1)只供汽车高速行驶;(2)设有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将往返交通完全隔开;(3)设有立体交叉口;(4)全线封闭,出入口控制,只准汽车在规定的一些立体交叉口进出公路。
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所以需要隔音板来进行隔音处理,一般的物体都具有隔音效果,但是我们把平均隔声量,超过30dB的板材才称作隔音板。隔音板一般为高密度材料。声音的另一种传播就是跨介质传播。即从一种介质,穿过两种介质的临界接触面进入另一种介质,此时,声能的传递实质是振动幅度的传递。跨介质传播时,两种介质的密度相差越大,声能的损耗越大。而实际应用中,空气为人类常态下活动空间,于是与空气密度相差越大的材料一般为密度很高的材料(比空气密度还要低很多的材料除了真空,还真的不多),即可视为隔音材料。密度越高,隔音效果越好。这样的材料制成的板材,称为隔音板。目前现有的隔音板隔音效果一般,不具备可视功能,安装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音效果好,具备透明可视功能,安装方便的高速公路隔音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公路隔音板,包括底板、玻璃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玻璃板和顶板依次从下至上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和凹槽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凸起内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圆孔,所述玻璃板包括第一玻璃层、PVB胶片和第二玻璃层,所述PVB胶片设在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所述PVB胶片分别与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胶合连接,所述顶板呈弧形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圆孔直径小于3mm,圆孔保持底板具有吸音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圆孔呈等距分布,保持吸音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厚度大于8cm,保持结构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均为钢化玻璃层,保持结构强度高,不易破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底板和顶板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保持安装方便,顶板呈弧形设置能够高效的隔断声波的传播,底板上的矩形通孔和圆孔具有吸音的效果,保持隔音效果好,设置的玻璃板具有可视功能,同时保持隔音效果好,PVB胶片能够保持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粘接牢固,结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隔音板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隔音板的底板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隔音板的玻璃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高速公路隔音板,包括底板1、玻璃板2和顶板3,所述底板1、玻璃板2和顶板3依次从下至上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凸起4和凹槽5,所述凸起4和凹槽5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凸起4内设置有矩形通孔6,所述凹槽5内设置有圆孔7,所述玻璃板2包括第一玻璃层8、PVB胶片9和第二玻璃层10,所述PVB胶片9设在第一玻璃层8和第二玻璃层10之间,所述PVB胶片9分别与第一玻璃层8和第二玻璃层10胶合连接,所述顶板3呈弧形设置。
所述圆孔7直径小于3mm。
所述圆孔7呈等距分布。
所述底板1厚度大于8cm。
所述第一玻璃层8和第二玻璃层10均为钢化玻璃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底板和顶板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保持安装方便,顶板呈弧形设置能够高效的隔断声波的传播,底板上的矩形通孔和圆孔具有吸音的效果,保持隔音效果好,设置的玻璃板具有可视功能,同时保持隔音效果好,PVB胶片能够保持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粘接牢固,结构稳定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格瑞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格瑞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9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