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胶体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9216.7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任怡霏;陈柯全;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友邦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胶体 柱塞 排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胶体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方法,其特征是:由固体增稠剂遇水稠化后形成粘稠的液态胶体柱塞封闭油管横截面空间,使液态胶体柱塞在管柱中的采出液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封的胶体界面,分隔液态胶体柱塞所处管体的上、下水体,防止气体上窜和液体回落。该方法提供了液态胶体柱塞密封气液之间的界面,然后通过气举,排出井筒积液,提高气井产量。本发明的方法不需要对传统的井下管柱进行改造。本发明的液态胶体柱塞用于高含水天然气井的气举排水采气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井采气过程中所使用的气举排水采气作业,确切地说是一种液态胶体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气藏大多属于封闭性的弹性水驱气藏,在开发中都不同程度地产地层水。由于地层水的干扰,使气田在采出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就提前进入递减阶段,甚至造成气井水淹停产,影响气田最终采收率,因此如何提高有水气藏的采收率,是国内外长期以来所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主要有泡沫排水采气、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机抽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其中泡沫排水采气、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机抽排水采气这几种工艺对于高压气藏排水采气优势明显,但对于低压气藏,柱塞气举排水采气优势明显,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是利用气井自身能量推动油管内的柱塞举水,由于柱塞在举升气体于采出液之间形成了一个固体界面,因而有效地防止气体上窜和液体回落,从而减少滑脱损失,增加举升效率。在气井出水初期,它能延长出水气井的自喷带水能力。柱塞气举所需的气体由自身的套管气提供,勿需其它动力设备,生产成本低;但是需要对传统的井下管柱进行改造,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液态胶体柱塞密封气液之间的界面,然后通过气举,排出井筒积液,提高气井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胶体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方法,该方法提供了液态胶体柱塞密封气液之间的界面,然后通过气举,排出井筒积液,提高气井产量。本发明的方法不需要对传统的井下管柱进行改造。本发明的液态胶体柱塞用于高含水天然气井的气举排水采气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态胶体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方法,其特征是:由固体增稠剂遇水稠化后形成粘稠的液态胶体柱塞封闭油管横截面空间,使液态胶体柱塞在管柱中的采出液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封的胶体界面,分隔液态胶体柱塞所处管体的上、下水体,防止气体上窜和液体回落。
所述的一种液态胶体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具体井况,计算所需的固体增稠剂棒用量;
第二步:将固体增稠剂从井口投入井内,关井2~5h,待固体增稠剂落入井底或规定的油管位置点,固体增稠剂将自动分散并稠化油管周围的水中;形成的粘稠的液态胶体柱塞将封闭油管横截面空间,使液体柱塞在管柱中的采出液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封的胶体界面,分隔液体柱塞所处管体的上、下水体,从而有效地防止气体上窜和液体回落,达到柱塞气举条件;
第三步:由氮气车从套管注入氮气或等待天然气井自身产出的天然气聚集进行气举,推动液体柱塞排出油管内的积液;
第四步:继续从套管注入氮气进行气举或等待天然气井自身产出的天然气聚集,直到井底柱塞全部从油管排出为止;
第五步:如果仍未排通气井,可重复以上四步,直到气井排通为止。
所述第一步中根据具体井况,计算所需的固体增稠剂用量:首先计算出水的用量,水的用量应满足水面高于井底并同时高于油管底端20m-50 m;其次,固体增稠剂与水按质量比例为5~10:100。
所述的固体增稠剂是由10%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20%甲基萘烷基磺酸钠、20%C46H98O4N2Br2+40%KBr和10%石蜡组成的混合物,上述百分数为质量百分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友邦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友邦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9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