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轿厢供电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8980.2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展荣;郭志海;孙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1/06;H02J7/00;H02J50/10;H02J50/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14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供电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供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轿厢是垂直电梯运输乘客上下运行的箱体结构,电梯轿厢的用电设备通常有显示器、风扇、照明等设备。轿厢用电设备的供电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在电梯井中悬挂电缆来实现。这种悬挂电缆的弊端一是电缆的弯曲寿命有限制,随着电梯的运行次数不断增长需要定期更换,二是悬挂电缆的方式用在观光梯上不美观,影响观光梯的整体效果;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在井道上架设给电线,给电线上通高频电源,通过架设在轿厢上的磁芯以非接触式方式往受电部供电。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贯穿整个井道的给电线周围存在磁场,带来不可忽视的电磁兼容问题。
第三种方式是采用按楼层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在电梯轿厢升降所经过的每一楼层安装一个馈电部件,在轿厢平层静止时通过非接触式方式往轿厢负载和蓄电池供电。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磁兼容性方面的问题,但需要在每一楼层都设置馈电部件,供电系统结构较为庞大,且需要轿厢平层静止时才能往蓄电池充电,影响电梯的实际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电梯轿厢停止或运行时均可实现储能装置的充电、有效减小信号干扰的电梯轿厢供电系统及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轿厢供电系统,包括控制柜、电源柜、供电器、受电器以及储能装置,所述控制柜与电梯轿厢、所述电源柜以及所述储能装置信号连接,设定任一楼层为基站层,所述电源柜与所述供电器均安装在所述基站层,所述电源柜与所述供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储能装置均安装在电梯轿厢上,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储能装置与轿厢用电设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柜包括信号回路以及与所述信号回路电性连接的控制回路,所述信号回路与电梯轿厢、所述储能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回路与电梯轿厢、所述电源柜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为超级电容储能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柜安装在电梯机房、电梯井道或电梯所在建筑物的任一区域。
一种电梯轿厢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柜实时采集电梯轿厢运行信号和用于为轿厢用电设备供电的储能装置剩余电量信号;
若储能装置剩余电量信号为电量不足,控制柜控制电梯轿厢运行经过基站层或停靠在基站层;
控制柜控制位于基站层上的电源柜输出放电,与电源柜电性连接的供电器产生高频磁场,位于电梯轿厢上的受电器在供电器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位于电梯轿厢上并与所述受电器电性连接的储能装置通过受电器进行充电;
当储能装置电量充足后,控制柜切断电源柜输出,储能装置停止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柜的信号回路用于实时采集电梯轿厢运行信号和储能装置剩余电量信号,并反馈给控制柜的控制回路,所述控制柜的控制回路根据接收的反馈信号控制电梯轿厢运行经过基站层或停靠在基站层,并控制所述电源柜的输出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柜控制电梯轿厢运行经过基站层或停靠在基站层的具体步骤为:所述控制柜根据采集的电梯轿厢运行信号,为电梯轿厢运行选取运行曲线,控制电梯曳引机的运转,电梯曳引机拖动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的运转,进而控制电梯轿厢往基站层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进行充电过程中,控制柜控制电梯轿厢运行经过基站层时,所述控制柜控制电梯轿厢经过基站层的运行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为超级电容储能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轿厢运行信号包括乘客指令信号、轿厢运行距离信号或/和轿厢离开基站的时间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89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