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8773.7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2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贾伟;赵晨;李天保;余春燕;许并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18;H01L33/22;H01L33/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外延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GaN基LED作为新型的节能光源,有望为全球多达15亿的人口送去光明,但它要想全面替代普通照明,真正的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发光强度及发光效率。这些都需要以新型的高性能GaN基LED外延结构研发为基础,因而开展GaN基新型LED外延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商用GaN基LED外延层多为二维的多层膜结构,主要包括未掺杂层、Si掺杂的n型层、InGaN/GaN多量子阱有源层及Mg掺杂的p型层。近年来随着对大功率、高亮度及长寿命LED器件需求的日益加大,上述结构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较高的位错密度。由于与商用蓝宝石衬底具有较大的晶格失配度与热膨胀系数,生长的GaN材料中存在大量位错,其密度一般在108-109cm-2之间。位错对载流子的散射作用大大减小了电流在有源层中的分布,是LED结构中的主要电流泄露源,而且位错在有源层中非常容易形成非辐射复合中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LED的发光效率。
第二、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由于GaN材料的纤锌矿结构特点及晶格失配与热失配引起的应力场作用,有源层内存在很强的极化电场,使得能带倾斜、势阱变深、电子和空穴的波函数空间分离,导致载流子复合几率减小,LED结构的内量子效率降低,发射光谱红移。
第三,效率骤降。由于俄歇复合效应、有源层内的极化电场及载流子泄漏、空穴注入不均匀、与缺陷有关的载流子隧穿和富In区的载流子去局域化等诸多原因,LED结构的发光效率会随着注入电流密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
第四,全反射损失。由于蓝宝石衬底、GaN外延层以及空气间存在较大的折射率差,在有源层内发出的光线射到以上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因而只有少部分光可以发射出来,导致LED的出光效率很低。
第五,需要通过荧光粉来合成白光。白光LED目前主要是以GaN外延层中产生的蓝光激发发射黄光荧光粉而产生,其转化效率较低,显色指数较差。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2842659A公开了一种氮化镓系半导体发光器件外延片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图形化衬底表面低温生长成核层;对成核层高温退火后,形成凸凹不平的表面;在带有颗粒状晶核的图形化衬底表面依次生长非掺杂GaN层、N-GaN层、InGaN/GaN多量子阱有源层以及P型AlGaN层和掺镁P型GaN层,从而形成具有凸凹不平表面的LED有源层及表面层结构。与侧向外延技术或图形化衬底外延技术类似,上述结构可以降低位错密度,从而提高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及光提取效率,但其首先采用了成本更高的图形化衬底,更重要的是器件发光波长控制性相对较差,其发光峰的半高宽较大,难于实现LED的白光发射。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LED外延结构制备成本高、难于实现白光发射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制备成本低、且能够实现白光发射的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LED外延结构,包括衬底,依次层叠形成在所述衬底上的GaN成核层、非掺杂GaN层、N型GaN层、双异质结层以及P型GaN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N型GaN层与所述双异质结层之间的SiNx层。
所述SiNx层的厚度为10nm~20nm;且所述SiNx层形成有若干贯通的纳米孔洞。
所述双异质结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GaN层、InGaN层以及第二GaN层;所述第一GaN层,包括具有纳米尺寸的(0001)极性面和/或(11-22)半极性面和/或(11-21)半极性面和/或(10-12)半极性面和/或(10-11)半极性面和/或(11-23)半极性面。
所述InGaN层包括具有纳米尺寸的(0001)极性面和/或(11-22)半极性面和/或(11-21)半极性面和/或(10-12)半极性面和/或(10-11)半极性面和/或(11-23)半极性面。
所述第二GaN层靠近所述P型GaN层设置,且所述第二GaN层包括具有纳米尺寸的(0001)极性面和/或(11-22)半极性面和/或(11-21)半极性面和/或(10-12)半极性面和/或(10-11)半极性面和/或(11-23)半极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8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钼低成本热作模具钢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