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类受精卵孵化装置以及孵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7885.0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余鹏;万全;吴咸领;刘映彬;王旭;王菲菲;宋新欢;吴根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类 受精卵 孵化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饲养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鱼类受精卵的孵化装置以及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水霉菌广泛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在鱼类饲养过程中,鱼卵极易遭遇水霉菌的感染而得上水霉病。传统的控制鱼类患水霉病的方法是通过控制鱼卵孵化温度来实现,但是该方法并不适合孵化周期较长的沙塘鳢鱼卵。沙塘鳢是一种个体较小,但肉质却非常鲜美的鱼类,该鱼的鱼卵孵化周期通常在28-30天,较长的孵化期导致该鱼的鱼卵还未孵化就已经感染上了水霉病,通常一旦感染上水霉病,鱼卵基本损失殆尽,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外,沙塘鳢的鱼卵为粘性卵,让其在水塘自然孵化,鱼卵极易因为粘结在一起还产生缺氧,最终产生霉变腐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受精卵的孵化装置以及孵化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鱼类受精卵的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池,所述孵化池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孵化池上方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孵化池内设有用于收集鱼卵的人工鱼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工鱼巢包括第一瓦片以及盖在第一瓦片上方的第二瓦片,所述第一瓦片、第二瓦片为弧面结构,且所述第一瓦片、第二瓦片的内侧弧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瓦片的内侧弧面构成鱼卵的收集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孵化池为圆桶状且在高度方向的截面为半椭圆形,所述孵化池内部设有固定在桶壁上并用于支撑所述人工鱼巢的格栅支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水口处连接有向孵化池内进行洒水的花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均与总进水管路相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装置还包括方形池体,所述方形池体底部设有桶状凹腔,所述桶状凹腔构成所述孵化池,所述方形池体的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方形池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一种鱼类受精卵的孵化方法,包括孵化用水的清洁处理过程,利用所述清洁处理后的水进行鱼卵的孵化过程,所述孵化过程在所述孵化池内进行,所述孵化池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孵化池上方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孵化池内设有用于收集鱼卵的人工鱼巢;
所述孵化用水的清洁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a、向塘内的水体中投入氯硝柳胺,每亩塘每米水深氯硝柳胺的投入量控制在2-3kg;
b、7-10天后,接着向塘内的水体中投入硫酸铜,每亩塘每米水深硫酸铜的投入量控制在0.75-1.25kg;
c、4-5天后,再向塘内的水体中投入二氧化氯进行消毒,二氧化氯的投入量150-200g;
d、2天后,利用上述水体进行鱼卵孵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工鱼巢包括第一瓦片以及盖在第一瓦片上方的第二瓦片,所述第一瓦片、第二瓦片为弧面结构,且所述第一瓦片、第二瓦片的内侧弧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瓦片的内侧弧面构成鱼卵的收集面;所述孵化池为圆桶状且在高度方向的截面为半椭圆形,所述孵化池内部设有固定在桶壁上并用于支撑所述人工鱼巢的格栅支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亩塘每米水深,所述步骤a中氯硝柳胺的投入量优选2.5kg;所述步骤b中硫酸铜的投入量优选1kg;所述步骤c中二氧化氯的投入量优选180g。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水口处连接有向孵化池内进行洒水的花洒;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均与总进水管路相通;该孵化方法中还包括方形池体,所述方形池体底部设有桶状凹腔,所述桶状凹腔构成所述孵化池,所述方形池体的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方形池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人工鱼巢通过模拟鱼类的产卵环境,可以有效收集鱼卵,鱼在人工鱼巢上产卵后,鱼卵粘附在人工鱼巢上,并在所述孵化池内孵化,所述孵化池底部的第一进水口自下向上向孵化池内供水,使得孵化池内水体可以始终处于流动状态,确保水体内含氧充足,防止鱼卵因粘聚在一起而出现缺氧情况,确保鱼卵正常孵化,另外所述第二进水口由上向下将水洒在孵化池的水面上,一方面所述第二进水口可以进一步加强孵化池内水体的循环,另外可以满足鱼的冲水习性,促进鱼的生长发育,有效提高产卵以及孵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7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收纳废弃物的循环流水养殖鱼池
- 下一篇: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