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货车及其新型车厢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7610.7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2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岳凌汉;王文;刘海鹏;于跃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货车 及其 新型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货车的车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货车及其新型车厢。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铁路货车的车厢包括固连的前端板、后端板、左侧板1′、右侧板2′和底板3′,且在底板3′的中部还固连有中梁4′,以提高车厢的刚度。
实际运货中,当载重量过大时,车厢会发生底板3′外胀、中梁4′垂向下沉现象,而中梁4′垂向下沉越大则表明车辆整体刚度越差,进而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
目前,车厢的左侧板1′和底板3′通过左加强板5′连接,其右侧板2′和底板3′通过右加强板6′连接,且左加强板5′和右加强板6′相对于车厢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左侧板1′和右侧板2′通过各自的加强板对底板3′形成垂向向上拉力,继而缩小装货后中梁4′的垂向下沉位移量,进而增强车厢整体的刚度。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右加强板6′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图1的A向旋转局部结构示意图。
此外,左侧板1′和右侧板2′还通过侧板撑杆7′支撑固连,该侧板撑杆7′对左侧板1′和右侧板2′分别形成两个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的横向支撑力,该横向支撑力转化为左侧板1′和右侧板2′通过各自的加强板对底板3′的垂向向上拉力,继而进一步地提高车厢整体的刚度,以优化其使用性能。
即便通过左加强板5′、右加强板6′和侧板撑杆7′三者增强了车厢整体的刚度,装货后中梁4′的仍会发生较大的下沉位移量。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仍需对车厢结构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车厢整体刚度,以解决装货后中梁4′的下沉位移量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铁路货车的新型车厢,以解决因车厢刚度低造成装货后中梁的下沉位移量过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厢的铁路货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铁路货车的新型车厢,包括支撑固连于所述车厢的两个侧板间的侧板撑杆,分别支撑固连于所述车厢的底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件且相对于所述车厢的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固连于两个所述加强板间的加强撑杆,或者是支撑固连于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加强板三者间的加强撑板。
相较于传统车厢,这种新型车厢通过加强撑杆或加强撑板对底板施加了额外的垂向向上拉力,使车厢整体具备更高的刚度,进而使车厢具备更优的使用性能。
可选地,所述加强撑板和两个所述加强板三者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加强撑板和两个所述加强板三者的上端部通过上连接件固连。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件为板材或型件。
可选地,在沿横向延伸的垂向投影面内,所述加强撑板和两个所述加强板三者固连后的整体结构的上端部包括依次连续的左斜线、中间水平线和右斜线,所述左斜线和所述右斜线均向下倾斜;
且,相对于所述底板的垂向上,所述加强板的高度均大于所述侧板高度的一半,所述加强撑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加强板高度的一半。
可选地,在沿横向延伸的垂向投影面内,所述中间水平线与所述左斜线和所述右斜线两者的连接处均由平滑曲线过渡。
可选地,所述左加强板和所述右加强板均开设有减重孔。
除上述新型车厢外,本发明还提供铁路货车,包括沿轨道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节车厢,其中,所述车厢具体如上所述的车厢。
可以理解,由于铁路货车包括上述车厢,因此,该铁路货车同样具有车厢所具备的技术效果,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传统车厢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A向旋转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车厢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车厢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车厢的第三种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图5中B向旋转局部结构两种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车厢的第四种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左侧板、2′右侧板、3′底板、4′中梁、5′左加强板、6′右加强板、7′侧板撑杆。
图3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左侧板、2右侧板、3底板、4中梁、5左加强板、6右加强板、7侧板撑杆、8a加强撑杆、8b加强撑板、9上连接件、O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7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