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6979.6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2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涛;沈晓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海涛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5/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有机 废弃物 制备 生物 有机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及生物有机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有机废弃物的产生越来越多,有机废弃物包括污泥、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绿化垃圾,由于其的来源广、种类多、产量大、异味大且不易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往往造成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国内现有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单一来源的有机废弃物,要到达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一般需要30天的时间,导致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使得一种或者多种的有机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的同时,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尽快地实现了生物有机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达到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进一步迎合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固液分离:利用固液分离设备将有机废弃物进行脱水,脱水后固体部分的含水率控制在45-50%,作为生物有机肥生产的原料;(2)混合调配:原料与辅料按照比例混合,并添加发酵菌种进行调配制作成为混合物料;(3)好氧发酵:混合物料堆放在发酵槽内,利用槽式翻抛机将发酵槽内的混合物料进行翻抛处理,好氧发酵周期7-10天;(4)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处理后混合物料进行厌氧发酵,厌氧发酵周期7-10天,厌氧发酵后产品呈现黑褐色,混合物料含水量20-30%;(5)微生物菌种调配:混合物料经过厌氧发酵后,添加功能性的微生物菌种,制作成为生物有机肥产品;(6)产品检验:在实验室对生物有机肥产品进行检测;(7)产品造粒:将生物有机肥产品进行产品造粒处理;(8)成品包装:将经检验合格并造粒的生物有机肥产品进行成品包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废弃物是污泥、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绿化垃圾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其技术指标要求为有机质含量大于6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辅料是蘑菇渣、秸秆、米糠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原料与辅料按照比例调配是碳氮比的技术指标控制在25-3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菌种是双岐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发酵的发酵温度为50℃,混合物料堆高45-50c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发酵的发酵温度为90℃,混合物料堆高100c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性的微生物菌种是解磷解钾固氮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选用有机废弃物是污泥、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绿化垃圾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其技术指标要求为有机质含量大于60%,利用固液分离设备将有机废弃物进行脱水,脱水后固体部分的含水率控制在45-50%,作为生物有机肥生产的原料,添加辅料是蘑菇渣、秸秆、米糠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原料与辅料按照比例调配为碳氮比(C/N)的技术指标控制在25-30,加入发酵菌种是双岐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好氧发酵的发酵温度为50℃,混合物料堆高45-50cm,厌氧发酵的发酵温度为90℃,混合物料堆高100cm,提高了发酵菌种的发酵作用,缩短好养发酵和厌氧发酵时间,提高生物有机肥生产效率。在微生物菌种调配过程中,添加所述功能性的微生物菌种是解磷解钾固氮菌,进一步提高了生物有机肥产品的肥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海涛,未经廖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6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