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手机拍照、摄影稳定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6728.8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权超健;马磊;宗晓明;高飞;陈怀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魏亚珂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手机 拍照 摄影 稳定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云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轴稳定云台的智能手机拍照、摄影稳定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大众使用智能手机拍照、摄影,依靠人主观能动性,有如下特点:
1.视轴指向性差。方向突变、机体震动、手的不稳、人为因素和环境变化等都会降低手机视轴的稳定性。
2.姿态渐变力差。拍照、摄影过程中人体动态和地理位置都会影响手机姿势的自适应。人体动态如跳动、奔跑、冲浪等,地理位置如山顶、坡路、谷底等。
3.环境影响大。人所处的动、静态环境的转换会影响人大脑的判断、手和眼的反应,导致拍照、摄影不理想。
4.人为干扰强。整个过程中,人是主导者,姿态变化、角度补偿、手的操作等都依靠人为主观判断,这些都造成了很强的干扰。
5.方位变化差。在外来干扰作用下,手机方位角度要实时变换,以准确跟踪目标,然受限于人体自身的原因,即时的定位补偿操作很难。
6.稳定精度差。照相、摄影时间过长时,单调重复工作会导致人极易疲劳,致使不能很好的保持心态,降低稳定精度。
7.灵活性差。手机需要手拿着,在小的范围内,人手的构造不能很好协调完成姿态与方位的共同变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普通大众使用智能手机依靠人自身拍照、摄影时,具有视轴指向差、稳定性差、灵活性差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三轴稳定云台的高视轴、高稳定、高精度、高适应、高自动化的智能手机拍照、摄影稳定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手机拍照、摄影稳定装置,包括一个载体,载体上设有三轴稳定云台,智能手机安装在三轴稳定云台上以保证手机的视轴稳定,载体上设有用于控制三轴稳定云台的方位框、俯仰框和横滚框运动状态稳定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三个框架各自状态变化数据的方位变化模块、用于控制相应框架的角运动以同时抵消各框架所受干扰力矩的旋转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智能手机在载体坐标系下实际位置的姿态检测模块,以及用于接收方位变化模块和姿态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旋转控制模块的平台控制器,载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智能手机进行拍照、摄影的手机操作模块。
所述方位变化模块内设有惯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检测方位框、俯仰框和横滚框各自的角速度值和角加速度值。
所述惯性传感器包含陀螺仪和角加速度计。
所述旋转控制模块内设有信号分配器、三个分别驱动相应框架旋转的直流力矩电机和三个用于控制相应电机驱动量的电机驱动器,信号分配器接收平台控制器输出的用以控制三个电机各自驱动量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分配给相应的电机驱动器,三个电机根据各自所得指令输出相应的力矩以抵消各框架所受的干扰力矩。
所述姿态检测模块内设有角度测量器,角度测量器实时检测方位框、俯仰框和横滚框各自偏离三个框架处于相互垂直状态下位置的角度。
所述角度测量器包含旋转变压器和光电编码器。
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拍照、摄影稳定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三轴稳定云台的稳定状态被扰动;
2)方位变化模块中设置的惯性传感器获取方位框、俯仰框和横滚框各自的角速度值和角加速度值,并输出信号至平台控制器处理;
3)平台控制器整合三个轴系数据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耦合关系,并根据姿态检测模块实时反馈的手机位置数据,计算分解到三个轴系的电机驱动量,然后输出信号至旋转控制模块;
4)旋转控制模块控制三个轴系电机产生相应的力矩,用以抵消三个框架各自所受的扰动力矩,使三轴稳定云台稳定;
5)手机操作模块在任何状态下对智能手机的摄像头进行控制,实现实时稳定照相、摄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装置采用三轴稳定云台承载智能手机,质量轻、体积狭小、结构紧凑、携带方便、可以精确的稳定智能手机的视轴指向,相比人手避免了手机、人为因素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2、本装置采用的方位变化模块可以实时测量云台框架的变动量,有助于旋转控制模块的快速、高效补偿,而人往往感受到变化,却无法检测。
3、本装置采用的旋转控制模块可以实现对三轴稳定云台方位、俯仰、横滚等框架环的高精度和自动化动力供给,此外降低了人控制的疲劳,提高了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6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