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双酸菌天然橡胶乳凝固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6592.0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9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配奇;黎春柏;许灿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春柏 |
主分类号: | C08C1/15 | 分类号: | C08C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24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双酸菌 天然橡胶 凝固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固剂,特别涉及一种橡胶凝固剂。
发明背景
目前我国乃至东南亚各国所有产天然橡胶的国家,大部分的天然橡胶乳的凝固方法均采用几十年不变的甲酸作为主要的凝固剂使用,我们海南省的橡胶产业起源较早,如胶清胶的凝固目前只能采用硫酸作为凝固剂,上述的两种强酸化学品,在运输,贮存,流通,销售,使用等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在胶农和制胶厂的使用过程中因不慎接触皮肤造成重度皮肤烧伤的案例不少。总之上述中的两种强酸化学品在我国的橡胶行业使用的安全性早引起工商、安监部门的关注。
甲酸和硫酸在橡胶乳的凝固环节中就目前来看是个普遍现象,尽管使用者懂得使用过程中的利弊但又不得不使用,胶乳是从橡胶树离地面一米高左右割开的树皮后流出来的一种象牛奶一样的白乳状的液体通常叫胶乳也有叫胶水,干含量仅占25一35%左右,因此要制造成固体的橡胶就必须得在胶乳中添加0.4一0.5%的甲酸(含量80%)它才凝固成为胶块,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橡胶加工工艺技术的技术的进步,橡胶制品厂向胶农直接收购鲜胶乳及时加工成WF5号胶,尽管收购鲜胶乳马上加工成成品胶,可以消除臭气,减少臭水的排放,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收到胶乳后立马根据收购点和路上运输时间估算添加一定比例的氨水(抗凝固)防止胶乳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出现氧化部分胶乳自然凝固,要对这些加氨的胶乳进行凝固甲酸的添加量就增加一倍才能达到目的,如果再通过高离心分离机把胶清分离出来后再进行凝固,此时的甲酸也起不了作用,得添加硫酸才起到凝固的作用。尽管后续加工怎样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就是几十年来用甲酸,硫酸来凝固胶乳的习惯和使用方法均没有改变。甲酸和硫酸的使用经济成本很低,但运输、安全成本高,对橡胶制品的质量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运输安全且对橡胶制品质量无明显影响的生物双酸菌天然橡胶乳凝固剂。本发明的另一是提供这种生物双酸菌天然橡胶乳凝固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双酸菌天然橡胶乳凝固剂,由醋酸、苯甲酸、工业级抗坏血酸、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组成,质量浓度含量20%醋酸20-23kg、质量浓度含量98%苯甲酸3-4kg、工业级抗坏血酸1.5-2kg、氢氧化钙5-6kg、氢氧化钠6-8kg。
所述的生物双酸菌天然橡胶乳凝固剂,质量浓度含量20%醋酸23kg、质量浓度含量98%苯甲酸4kg、工业级抗坏血酸2kg、氢氧化钙6kg、氢氧化钠8kg。
所述的生物双酸菌天然橡胶乳凝固剂的制备方法为:
a.取6kg的氢氧化钙放在一个能容纳150kg塑料桶内,然后加8倍量的清水,进行15-25分钟的不停搅拌,静置12小时;
b.12小时后取沉淀物,沉淀物为氢氧化钙,然后用100目的尼龙过滤布过滤后将所得溶液加热到70-80℃,持续加热保持温度70一80℃蒸发浓缩至原溶液的50%后,放置自然冷却至常温;
c.步骤b冷却后的溶液中,添加工业级抗坏血酸2kg,静置10分钟后,抗坏血酸完全溶解后进行30-40秒钟的搅拌,静置待用;
d.将8kg块状氢氧化钠放在一个容量为200kg溶液的塑料桶内,然后把4kg的苯甲酸撒在氢氧化钠的表面上10分钟后用花洒喷雾的形式把150kg的清水喷向盛有氢氧化钠和苯甲酸的塑料桶内,至水温上升至80-90℃,Ph值为10-14时停止喷水,放置15个小时后再进行搅拌5分钟,静置;
e.静置1-1.5小时后用100目的过滤布进行过滤,得氢氧化钠混合液,静置待用;
f.待步骤c和步骤e的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将二者进行混合,混合完成,搅拌4-5分钟,搅拌频率为每分钟40一50转,后静置30-40分钟,得混合液;
g.将23kg含量20%醋酸液添加到步骤f的混合液中,制得生物双酸菌快速凝固天然胶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春柏,未经黎春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6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