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6546.0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7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缪德年;屈汶辉;廖学文;郭佳宏;王秀花;邹笑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4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霉菌 毒素 解毒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霉菌毒素是一类在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物,目前大约有300多种霉菌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毒性,其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影响最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2毒素、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等。在农作物和饲料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导致饲料霉变、消化率降低、动物霉菌毒素中毒等危害,给饲料业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霉菌毒素不仅可以直接对动物造成毒害,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从动物转移到人体中,危害人类健康。饲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一直是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普遍存在的事件,当前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范围更广,污染程度更高,且多种霉菌毒素共存的现象更为普遍,高达96.48%的饲料及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杜妮.2015年上半年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及调查报告[J].今日养猪业,2015,7:48-51),动物采食了主要含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的自然霉变饲料可导致氧化损伤,免疫功能降低,生长受到抑制(朱祖贤,朱风华,王友令等.霉菌毒素对肉鸡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9):78-83),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降低其危害,已成为当前农业、环境、卫生及食品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目前国内外防控饲料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防霉脱霉剂。常用的防霉脱霉剂主要为有机酸及其盐类、硅铝酸盐及其衍生物类、酵母细胞壁类、微生物类、酶类和中草药类等等。大部分脱霉剂作用的机理是依靠其较强的吸附毒素的性能,减少霉菌毒素被机体吸收,减轻其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从而达到脱毒的效果。但总有少量霉菌毒素不被吸附并被机体吸收,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吸附霉菌毒素的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其特征是:由纳米硒、壳聚糖配比复合制成。
一种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在活化的饲用益生菌培养液中加入硒盐溶液进行培养;
(2)收集培养液,超声破碎洗涤后,即得红色的纳米硒;
(3)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硒的表征;
(4)测定纳米硒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5)将纳米硒、壳聚糖混合均匀制得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
使用的饲用益生菌为地衣芽孢杆菌。
使用的硒盐为亚硒酸钠或二氧化硒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1)的培养条件为30-37℃,100-200RPM培养24-48h。
纳米硒与壳聚糖配比为1:0.1-10。
一种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在制备吸附霉菌毒素和消除霉菌毒素毒害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具有以下优点:
A.利用饲用益生菌制备的纳米硒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霉菌毒素等多种功能,功能纳米硒的使用可以发送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强化肝脏解毒功能,缓解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
B.生物多聚物壳聚糖是由甲壳动物外壳提取的一种高效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细菌、真菌活性,其多孔径的结构可以大面积的吸附霉菌毒素;
C.将纳米硒与壳聚糖集成制备的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使解毒剂在高效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机能和抗氧化能力,从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减轻或消除霉菌毒素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在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抗霉菌毒素应用效果试验中,添加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可以完全消除霉菌毒素DON对蛋鸡体重、产蛋率、非正常蛋比例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解毒效果极显著;
D.纳米硒霉菌毒素解毒剂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饲用益生菌制备的红色纳米硒图。图中A在地衣芽孢杆菌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硒酸钠溶液,30-37℃、100-200r/min振荡继续培养24-48h,亚硒酸钠被地衣芽孢杆菌还原为红色单质硒;B正常的衣芽孢杆菌培养液对照。。
图2为利用饲用益生菌制备的红色纳米硒的电镜观察图。将饲用益生菌制备的红色纳米硒滴于铜网,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纯化后的红色纳米硒颗粒粒径大小为100nm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南通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6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