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晕车的中药配方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6415.2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9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斌;李纯斌;李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晓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1/08;A61K35/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晕车 中药 配方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晕车的中药配方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晕车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晕动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比如交通工具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引起乘客各种不适的疾病。常表现在乘客乘坐交通工具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随后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可能伴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一般在停止运行或减速后数分钟内消失或减轻,亦有持续数天后才逐渐恢复,并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重复运行或加速运动后,症状又可再度出现,但经连续多次发病后,症状反可减轻,甚至不发生。
目前,防治晕动病往往服用抑制神经中枢兴奋,缓解消化道痉挛为主的西药,而且需在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时左右服用,才能起到防治晕车的效果,还会出现口干等症状。乘坐交通工具前过早服用药效已经流失,或乘坐交通工具后初见晕车症状服用则无药效,多次服用后副作用较大。因此研制出一种可迅速有效防治晕车症状,无需提前使用而且无副作用的防晕车的中药膏药,是当前市场所急需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晕车的中药配方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晕车的中药配方,其特征是:由青木香、罗布麻、酸枣仁、檀香、化橘红、扭肚藤、薏仁、淡竹叶、远志、黄芪、川牛膝、莲子芯、猪獠参、丁香根、螺旋藻、野菊花、吴茱萸、刀豆、麦冬、桉树叶、玄参、砂仁、竹茹、覆盆子、虱草花、枳实、栀子花、百合、紫苏梗、铜苋菜、狗爪樟、柴胡、川贝和绞股蓝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原料重量配比为:青木香1.0-10.0份、罗布麻2.0-8.0份、酸枣仁3.0-8.0份、檀香10.0-20.0份、化橘红1.0-20.0份、扭肚藤2.0-10.0份、薏仁5.0-15.0份、淡竹叶3.0-15.0份、远志2.0-8.0份、黄芪3.0-10.0份、川牛膝1.0-15.0份、莲子芯10.0-25.0份、猪獠参10.0-30.0份、丁香根5.0-25.0份、螺旋藻4.0-15.0份、野菊花2.0-20.0份、吴茱萸3.0-8.0份、刀豆4.0-12.0份、麦冬6.0-18.0份、桉树叶5.0-20.0份、玄参1.0-5.0份、砂仁2.0-3.0份、竹茹5.0-15.0份、覆盆子1.0-5.0份、虱草花2.0-8.0份、枳实10.0-35.0份、栀子花2.0-5.0份、百合3.0-5.0份、紫苏梗10.0-20.0份、铜苋菜1.0-4.0份、狗爪樟10.0-15.0份、柴胡3.0-8.0份、川贝1.0-2.0份和绞股蓝10.0-20.0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原料重量配比为:青木香3.0-8.0份、罗布麻4.0-6.0份、酸枣仁5.0-7.0份、檀香12.0-16.0份、化橘红5.0-15.0份、扭肚藤4.0-6.0份、薏仁8.0-12.0份、淡竹叶6.0-12.0份、远志4.0-6.0份、黄芪5.0-8.0份、川牛膝5.0-10.0份、莲子芯15.0-20.0份、猪獠参15.0-25.0份、丁香根10.0-15.0份、螺旋藻8.0-12.0份、野菊花5.0-12.0份、吴茱萸4.0-6.0份、刀豆6.0-10.0份、麦冬10.0-16.0份、桉树叶10.0-14.0份、玄参2.0-4.0份、砂仁2.20-2.80份、竹茹8.0-12.0份、覆盆子2.0-4.0份、虱草花4.0-6.0份、枳实15.0-25.0份、栀子花3.0-4.0份、百合3.50-4.50份、紫苏梗12.0-18.0份、铜苋菜2.0-3.0份、狗爪樟12.0-14.0份、柴胡4.0-6.0份、川贝1.30-1.60份和绞股蓝12.50-17.50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原料重量配比为:青木香5.0份、罗布麻5.0份、酸枣仁5.50份、檀香13.0份、化橘红9.0份、扭肚藤5.50份、薏仁9.0份、淡竹叶11.0份、远志4.50份、黄芪7.0份、川牛膝7.0份、莲子芯17.50份、猪獠参22.0份、丁香根13.0份、螺旋藻11.0份、野菊花7.50份、吴茱萸5.0份、刀豆8.0份、麦冬13.0份、桉树叶11.0份、玄参3.0份、砂仁2.50份、竹茹11.0份、覆盆子3.0份、虱草花5.0份、枳实17.0份、栀子花3.50份、百合4.0份、紫苏梗15.0份、铜苋菜2.50份、狗爪樟13.0份、柴胡5.0份、川贝1.50和绞股蓝15.5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晓,未经李晓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64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