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25709.3 | 申请日: | 2016-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蓝博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13/00 | 分类号: | F23C13/00;F23K5/00;F24H7/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 地址: | 2131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燃烧 节能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和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 热系统。
背景技术
煤在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是相当严峻,如一氧化 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其中氮氧化物是燃煤产生的主要 大气污染物,其危害性很大。平均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8~9公斤左右 的氮氧化物,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呈上升趋势。若 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氮氧化物对我国乃至全球大气环境污染所造成 的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
目前,在供热和净化技术领域,为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催化燃 烧节能供热技术已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 现有的催化燃烧节能供热技术存在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如存在可选 原料少,大多使用氢气和醇类,氧化时需要外部供热,以及氮氧化物 排放量高等。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催化燃烧节能供热技术成为推广 该技术到供热和废气、废液处理等领域的一大难题,同时,对于进一 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排放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兼顾氮氧化物排放和热 利用效率的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其以氢气、烃类、醇类、醛类、醚 类、有机酸类、酯类等为原料。所述供热系统包括原料供给系统、催 化供热系统、热载体传热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
上述原料供给系统包括原料罐、进料泵、氧化器、空气泵。所述 原料罐和进料泵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进料泵出口和氧化器通过管路连 接;空气泵进气口与大气相通,排气口与氧化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 空气泵将含氧空气输送至氧化器中,所述原料罐中的原料经进料泵输 送至氧化器中。
上述催化供热系统包括氧化器、氧化触媒、加热电阻、导热介质 和配套仪表。所述氧化器为为间壁式换热器,换热器类型主要包括夹 套式、蛇管式、套管式、列管式、螺旋板式、平板式等。换热器一条 通道内装填氧化触媒并安装备用加热电阻,所述氧化触媒为多功能型 氧化触媒;换热器另一条通道内充装热载体;进入氧化器的原料在氧 化触媒的表面和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热量再通过间壁 传热的方式加热导热介质。
上述热载体传热系统包括热载体、输送机、分离器等配套设备。 所述热载体可为气体、液体、固体,常用的有空气、氮气、水、油、 小铁球、小铝球等;所述输送机主要为液体和气体输送机械,其基本 形式为离心式、往复式、旋转式、喷射式;所述分离器一般为气液分 离器。催化供热系统将热量通过热载体传送至耗热设备。
上述尾气排放系统中尾气由氧化器出口排出,排出温度为 60~100℃,充分氧化后的尾气成分为水和二氧化碳。
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催化供热系统中氧化反应的压力在 0.1~2.0MPa可调。
上述热载体输送机根据实际供热设备和耗热设备的距离、高度, 输送机的输送距离可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针对不同原料都能实现燃烧,原料选用范围广,可用 原料包含氢气、烃类、醇类、醛类、醚类、有机酸类、酯类等。
2、本发明的原料经催化氧化提供热量,供热较稳定,在实现CO2减排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氮氧化物生成,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和热利 用效率。本发明节能无污染,原料完全经过催化燃烧后全部转化为二 氧化碳和水,转化效率高,无任何“三废”产生。
3本发明无明火,可防爆;本供热系统不产生任何明火,降低了 安全防火间距,可设置在ⅡCT4防爆区与用热设备相邻,很大程度上 降低了传热和传动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包括四大系统,分别是:原料供给 系统、催化供热系统、热载体传热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
本发明针对不同燃气都能实现无焰催化燃烧,原料选用范围广, 可选用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或有机油等为原料,下面仅以 甲醇为原料实施催化燃烧节能供热,其它原料不再赘述。
1、原料供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蓝博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蓝博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脉动燃烧装置
- 下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