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成树协议STP计算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5702.1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宇;丁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46;H04L12/705;H04L12/709;H04L12/7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罗振安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成 协议 stp 计算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成树协议STP计算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采用M‑LAG进行组网的场景,采用现有的STP算法有可能将peer‑link端口或者M‑LAG端口的成员端口Eth‑Trunk端口置为阻塞状态,进而导致M‑LAG的功能随之失效的问题;通过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同步STP配置信息和内部端口的扩展优先级向量,从而使得两台设备对外体现为一台设备进行STP计算,保证属于同一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角色计算结果相同,从而不阻塞peer‑link端口和M‑LAG端口的成员端口Eth‑Trunk端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成树协议(英文:Spanning TreeProtocol;缩写:STP)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英文: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缩写:M-LAG)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能够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链路聚合,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组成双活系统。
M-LAG主要应用于普通以太网络、多链接透明互联(英文:TransparentInterconnection of Lots of Links;缩写:TRILL)网络、虚拟可扩展局域网(英文: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缩写:VXLAN)和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网络等网络的双规接入。一方面可以起到负载分担流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备份保护的作用。为了提高可靠性,用户经常采用双规接入的方式将服务器接入到网络中。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一种双规接入的组网示意图。服务器11采用双规接入的方式接入到网络中。在接入侧,采用M-LAG保证了设备级可靠性和链路级可靠性。在设备12和设备13之间部署M-LAG,设备12和设备13之间通过peer-link链路建立连接。设备12与服务器11之间的链路以及设备13与服务器11之间的链路形成链路聚合组(英文:Link Aggregation Group;缩写:LAG)。每个LAG唯一对应着一个逻辑接口,这个逻辑接口称为聚合接口或Eth-Trunk接口。
多级M-LAG互联(也称为M-LAG级联或者M-LAG对接)是对普通M-LAG进行扩展对接的场景,能更好地做到更大带宽的负载均衡和备份保护的作用。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一种多级M-LAG互联的组网示意图。设备A和设备B之间部署M-LAG,设备C和设备D之间也部署M-LAG,且两个M-LAG进行级联,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组网,而且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扩展了接入服务器的数量。
在上述基于M-LAG的组网中,为了进行链路备份以提高网络可靠性,使用冗余链路。但是,使用冗余链路会在交换网络上产生环路,引发广播风暴以及介质访问控制(英文:Media Access Control;缩写:MAC)地址表不稳定等故障现象,从而导致用户通信质量较差,甚至通信中断。为解决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提出了STP。STP是一个用于局域网中消除环路的协议。运行该协议的设备通过彼此交互信息而发现网络中的环路,并适当对某些端口进行阻塞以消除环路。在交换网络中部署STP之后,如果网络中出现了环路,STP通过拓扑计算,一方面通过阻塞冗余链路消除网络中可能存在的网络通信环路,达到消除环路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在当前活动的路径发生故障时,激活冗余备份链路,恢复网络连通性,达到链路备份的目的。由于局域网规模的不断增长,STP已经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局域网协议之一。
然而,针对上述采用M-LAG进行组网的场景,如果采用现有的STP算法对网络中的环路进行破坏,会存在如下问题:采用现有的STP算法有可能将peer-link端口或者M-LAG端口的成员端口Eth-Trunk端口置为阻塞状态,进而导致M-LAG的功能随之失效。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云主机地址监控方法、云平台以及代理服务器
- 下一篇:系统监控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