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5679.6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忠臣;王文海;韩芳;吴俊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式 生物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歇式生物砂滤处理系统,属于微污染水源生物净化处理领域。该系统包括:储水容器通过设有水泵的管道与上部进水箱连通,上部进水箱内设水位控制计,上部进水箱的出水口经设流量计的管路与增氧单元连接,增氧单元内设溅水板,增氧单元经法兰与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上端进水口连接,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下端设排水口,排水口经排水管接入清水箱;补水自控装置与水泵、水位控制计电连接,能根据水位控制计的信号控制水泵的启停,对上部进水箱补水。该处理系统由于采用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可每年补砂次数3~5次,利用原因生物菌群提高了处理效率,且每年可只做一次铲掉滤料表层多次添加干净滤料的维护,延长了维护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或自然水等微污染水源生物净化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广大干旱地区、偏远山区,雨水、山泉水、地表水等都会被用于做生活饮用水源,将雨水收集到水窖或水柜中单户取水使用或将山泉水、地表水等微污染水注入到集中供水池,然后通过管路分配到各家水窖中,分户取水使用。供农作物灌溉、牲畜及人们饮用。
微污染水使用周期长,甚至需存放几个月,水通常经过简单烧开沸腾后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浊度、色度、氨氮等水质指标超标或者超标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生物慢滤技术因其设备成本低、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干旱地区和偏远山区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生物慢滤技术存在运行周期(2~5个月)短维护频繁,需停止滤水将滤料表层10~30mm刮掉后回填干净滤料,恢复通水后,需4~7天恢复出水水质达标,维护操作复杂、需要停机、恢复达标出水水质周期长等缺点,导致生物慢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处理系统,能解决目前应用于净化微污染水中的传统生物慢滤技术存在的运行周期短维护频繁、维护操作复杂且需要停机中断滤水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系统,包括:
储水容器、上部进水箱、增氧单元、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清水箱、水泵、水位控制计、流量计和补水自控装置;其中,
所述储水容器通过设有水泵的管道与上部进水箱连通,所述上部进水箱内设有水位控制计,所述上部进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设有流量计的管路与所述增氧单元连接,所述增氧单元内设有溅水板,所述增氧单元通过法兰与所述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连接,所述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的出水端通过排水管接入所述清水箱;
所述补水自控装置与所述水泵、所述水位控制计电气连接,能根据所述水位控制计的信号控制所述水泵的启动或停止,对所述上部进水箱补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其内设有水位控制计的上部进水箱经设有水泵的管路与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补水自控装置利用水位控制计的信号控制水泵实现对上部进水箱自动补充原水,使得系统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连续自动运行;并且由于采用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可以在每个运行周期后不需停机情况下,通过补充干净滤料与原滤料混合即可恢复正常过滤状态,不仅使用、维护更方便,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装置内的生物菌群,有效提高了对窖水的处理效率,可提高10%左右,同时也延长了整个系统的维护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砂混合式生物慢滤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