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5267.2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7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许应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应君 |
主分类号: | A61K36/73 | 分类号: | A61K36/73;A61P31/04;A61P1/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221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细菌性 痢疾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
背景技术
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 病。本病夏秋多见。主要症状特征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腹痛、腹泻、排脓 血样便、里急后重等。临床分急性(又分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三种)、慢性 (又分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急性发作型三种)二期。中毒性菌痢起病急 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 道症状轻或无,病情凶险。疗效欠佳或转为慢性者,可能是未经及时正规治疗、 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细菌性痢疾属中医的“痢疾”、“滞下”等范 畴。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
①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 痢为重要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 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③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 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 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 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 在8月。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
①急性菌痢
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畏寒、发热达39℃、乏力、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 量少,失水不显著。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 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 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 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 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 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 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②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患者可能与急性期治 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 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 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分型如下:
(1)慢性隐伏型患者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 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患者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 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3)慢性型急性发作患者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 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药物治疗
①急性菌痢的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 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呕吐者需静 脉补液。抗生素治疗原则上不少于5~7日。
②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本型来势凶猛,应及时针对病情采取综合性措施抢救。
(1)抗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待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2)控制高热与惊厥。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扩充有效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强心治疗;解除血管痉挛;维持酸碱平衡;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③慢性菌痢的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应君,未经许应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伤科收敛止血药酒
- 下一篇: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