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灵敏度光阱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4770.6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胡慧珠;葛晓佳;李正刚;舒晓武;刘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15/00 | 分类号: | G01P15/00;G01B1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敏度 测量 装置 及其 测量方法 | ||
1.一种高灵敏度光阱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四个模块:样品池模块、初始捕获光阱模块、悬浮测量光阱模块、位置探测模块;
样品池模块设有样品池和微粒;
初始捕获光阱模块用来将微粒首次稳定捕获在光阱平衡点处,由一束激光经过准直扩束和聚焦后形成强梯度力光阱模块,使得样品池中的微粒被捕获和稳定;
悬浮测量光阱模块用来在撤去初始捕获光阱模块的光路的同时,利用悬浮光形成的光阱再次将微粒稳定捕获在光阱平衡点处,是由另一束共光路的高斯光束进入样品池形成的低刚度光阱模块,用于对位移、加速度信号的高灵敏度测量;
位置探测模块用来观察微粒的捕获效果和探测微粒的位移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初始捕获光阱模块包括激光器、隔离器、准直透镜L1、反射镜M1、反射镜M2、透镜L2、透镜L3、反射镜M3、物镜OBJ、分色镜D;
激光器发出激光,即初始捕获光束,经准直透镜L1准直,经反射镜M1、反射镜M2后,经透镜L2、透镜L3扩束,经反射镜M3反射,进入物镜OBJ后,通过分色镜D在样品池内捕获微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悬浮测量光阱模块包括激光器、分色镜D;
激光器发出高斯光,通过分色镜D在样品池内形成光阱,并稳定捕获微粒,形成对位移、加速度信号具有高灵敏度的单光束悬浮测量光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样品池内设有密闭腔,密闭腔采用薄片打孔或挖槽工艺,样品池内是液体、空气或真空,最后用盖玻片密封以阻隔气流扰动引入误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置探测模块依次包括成像透镜L4、CCD。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粒为尺寸在um到mm量级的光学均匀透明微粒,满足在相应环境中被捕获光稳定捕获,材料是聚苯乙烯或二氧化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样品池是光学均匀介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能均匀通过。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行高灵敏度光阱测量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利用初始捕获光阱模块将微粒稳定捕获在光阱平衡点处,再打开悬浮测量光阱光路、同时撤去初始捕获光阱光路,利用悬浮光形成的光阱重新将微粒稳定捕获在光阱平衡点处,用位置探测模块来观察微粒的捕获效果和探测微粒的位移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47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同步时钟信号下的合并单元检测模拟源及输出方法
- 下一篇:室内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