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轴轴向力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3719.3 | 申请日: | 2016-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建;蔡文安;王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12 | 分类号: | G01L5/12 |
代理公司: |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1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轴 轴向 测量 装置 | ||
一种旋转轴轴向力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是套设固定在旋转轴上,并通过单向力传感器及其信号线连接有套设在旋转轴上的滑环构成;本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方便,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轴轴向力的测量方法,是一种应用于测量通用旋转轴轴向力的新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机械,如汽轮机、电动机、风机、升降机等等,在现实应用非常广泛,其转子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因机械自身结构或是在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轴向力。轴向载荷直接影响到了轴承的选型,轴向力偏大直接导致加剧轴承的磨损与老化,造成旋转件与静止件相互摩擦与碰撞,产生较大的振动与噪音,严重的将影响转子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有必要对旋转轴的轴向力进行有效的测量,这对相关转子机械的设计、选型与安全生产具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轴向力测量方面的专利信息如下:
公开号为204666292U公开的“一种屏蔽泵轴向力实时测试装置”,公开号为103967805A公开的 “一种泵轴轴向力测量装置”,前者通过在泵内加载接力杆,通过传力杆进行传力,拉压传感器接受传力信号对屏蔽泵轴向力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后者将轴杆通过其前端的连接螺套与泵轴前端固定连接随泵轴转动,轴杆将泵轴的轴向滑移作用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装置,通过调节调节丝杆,观察轴向间隙变化与轴向力的变化关系,通过压力传感器装置输出的压力信号,检测泵叶轮轴系的轴向受力状况。这两个专利多对泵的进行了改动,没有整体的测量方法,通用性不强,实施难度大,另外还存在密封问题。
公开号为104483055A公开的“一种三相感应电机转子轴承轴向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在电机后端盖上设有螺栓、带显示仪的测力传感器、冷却润滑油和电机转轴;其中,后端盖上有安装定位环板、中心螺栓孔、导线引出孔和定位孔,测量时,先将测量装置安装好,然后通过理论计算轴向力的大小,通过调节螺栓,使测力传感器具有一定预紧力,起动电机,观察测力传感器的显示仪的力值变化。这种测力装置每次测量需要调节预紧力,而且不能消除电机过程中振动对其影响,容易出现松动,偏移等情况,随机因素比较多,测量结果稳定性与可靠性低。
公开号为105092129A公开的“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向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电机与泵之间的传递轴之间加装转轴,在转轴上安装轴承,通过将轴承外圈、力传感器、补偿环与外壳体的安装座连接在一起。在设备运行过程,轴向力通过轴承呈递给传感器继而得到数据。这种测试装置不需要改变泵体自身结构,安装也比较方便。但是存在轴向易发生窜动间隙,另外轴承外圈与安装座之间的预紧力也难以控制,测试装置的稳定性,精确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以及测量简单可靠的旋转轴轴向力测量装置。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轴轴向力测量装置,包括传感器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信号传输单元是分别套设在同一旋转轴的不同位置,并通过信号线连接构成旋转轴轴向力测量装置;
所述传感器单元是由两个对应的连接盘套设夹持并固定有一与所述旋转轴表面紧贴的单向压力传感器,以及再次通过两个对应的联轴器套设夹持并固定有两个对应的连接盘构成;所述单向压力传感器的两端受力平面夹持在两对称的连接盘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在一起,通过六角螺栓将连接盘分别与联轴器紧固成一体,最后将旋转轴与联轴器对接在一起;在旋转轴上加上信号传输单元,通过信号线将单向力传感器输出端与滑环转子端连接一起,通过滑环定子输出,构成整个测量装置;
所述信号传输单元是由滑环定子内套设有滑环转子并相对转动构成,滑环转子与单向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在旋转轴的旋转过程中,通过单向压力传感器及其信号线将旋转轴轴向力输出给滑环并通过滑环定子输出。
其的所述旋转轴是实心旋转轴或者是空心旋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3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间接式全光路光谱检测系统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 下一篇:锚下预应力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