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阶梯式零排放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2895.5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8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于芳;于慧;王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排放 南美 对虾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水产养殖和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 环水养殖,尤其适用于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循环水工厂化养殖。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高,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可在盐度1- 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已逐渐成 为我国的主要养殖虾种。
然而,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环境污染和经济制约 等问题日益严重,极大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集约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残 饵粪便排放到养殖水体内,使氨氮等有毒物质迅速累积,导致养殖水质恶化,并产生潜在的 环境污染。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水质恶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进行排水换水,然而,仅 仅是小型或者中型的水产养殖系统每天的用水量就达几百方,南美白对虾每生长1kg,至少 需要20t的换水量。因此,通过基于不同生物处理模式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来消除养殖水体 污染物,发展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同步并举,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 殖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习性、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生产周期,以及南 美白对虾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排污特点,提出一种阶梯式零排放南美白对虾养殖系 统。该养殖系统通过三环相套的阶梯式技术设计,实现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三阶段的 分离养殖,以及串联式循环水系统,管理简单,可实现废水零排放,尤其适用于有一定地形 起伏的山地区域。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
阶梯式零排放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内池(1)、中池(2)、外池 (3)、竖流沉淀池(9)、集泥井(6)、过滤消毒系统(15)和净化水库(11)组成。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零排放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内池(1)、 中池(2)和外池(3)是同心圆结构,面积比例为1:3:9;内池(1)、中池(2)和外池(3)的溢流堰 (10)的堰底标高依次为3.0米、2.5米和2.0米;内池(1)边缘池底、中池(2)池底和外池(3)池 底的标高依次为2.2米、1.0米和0.0米。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零排放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内池(1) 池深0.8米,直径5-10米,池底向中心倾斜,倾斜角度5%,池中心设有集泥井(6),集泥井(6) 直径0.4米,深0.5米,集泥井顶部覆盖孔径3mm的不锈钢网,内置潜污泵(8)和泥位传感器 (7),集泥井(6)内的淤泥深度达到0.2米时,启动潜污泵(8),潜污泵(8)运行10分钟后停止 运行;中池(2)深1.5米,直径10-20米,对称设置4个集泥井(6),集泥井(6)直径0.4米,深0.5 米,内置潜污泵(8)和泥位传感器(7),潜污泵(8)的运行方式与内池(1)相同;外池(3)深2.0 米,直径18-36米,对称设置6个集泥井(6),集泥井(6)直径0.4米,深0.5米,内置潜污泵(8) 和泥位传感器(7),潜污泵(8)的运行方式与内池(1)相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零排放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内池(1)、 中池(2)和外池(3)的平均投苗率为500-1000尾/平方米;净化水库(11)的水经过滤消毒系 统(15)处理后注入内池(1),并依次经溢流堰(10)溢流至中池(2)和外池(3),最后由外池 (3)的溢流堰溢流回净化水库(11),每天注入内池(1)的水量为内池(1)、中池(2)和外池(3) 储水体积的20%;净化水库(11)放置生态浮床,生态浮床的覆盖面积为净化水库(11)水面面 积的1/3-1/2。
阶梯式零排放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中的潜污泵(8)连接止回阀,淤泥由潜污泵(8) 泵入竖流沉淀池(9),竖流沉淀池(9)顶部出水堰标高为3.2米,且竖流沉淀池(9)的上层出 水流至净化水库(11),底部排泥净化后农用处理。
阶梯式零排放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中的内池(1)、中池(2)和外池(3)均沿池底垂 直布置4组曝气干管(4),曝气干管开设喷气嘴(5),喷气嘴(5)每隔100mm设置1个,每个喷气 嘴直径5mm,与池底夹角为45°,喷气速率为2-15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2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龟蛋的孵化方法
- 下一篇:活鱼养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