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革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2809.0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1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新;柯瑞华;余建明;李振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上元皮革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4C1/00 | 分类号: | C14C1/00;C14C1/04;C14C1/06;C14C1/08;C14C3/02;C14C3/06;C14C3/28;C14C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0 | 代理人: | 杨文华 |
地址: | 314499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革 生产工艺 | ||
1.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顺序步骤:浸水—去肉—脱毛—推毛—碱膨胀—片皮—脱碱—软化—浸酸—鞣制,然后进行铬鞣后续工艺,以下各工序中的百分含量均以操作该工序前皮的重量为基准;
脱毛:将脱毛液均匀涂于皮的肉面,进行对折,20张一堆放置,堆置4~6小时后进行推毛;
碱膨胀:在转鼓内进行,液比100%,其中皮和水的比例为1:1, 加入UHB 2%~2.5%、UHA 1.5%,转动40分钟后检查去毛情况,若去毛不尽则延长10分钟;加水至2倍,保持30℃匀温,添加氢氧化钠1.5%,无灰膨胀剂CAS 2%,纤维分散剂OPF 1%,转40分钟以后每一小时转5分钟,转停结合经过16~18小时后,刮油片皮;
片皮:以无氨盐脱灰剂LAB进行片皮;
脱碱:以液比100%水闷洗二次后,加入LAB 1.5%,转40分钟,以酚酞指示剂检查切口,滴定切口中心为红色、边上为无色,脱碱完成;
软化:在转鼓内加入无铵软化酶2~1.5%,pH控制8~8.2,液比为150%,水温35℃~38℃,转40分钟,检查软化程度后进行水洗,闷水洗两次;
浸酸:将皮置于浸酸液中,浸酸液中含水150%,中性盐1~1.5%,水温为22℃~24℃,转10分钟,加入浓度85%的甲酸0.5%,转20分钟,加入无盐浸酸助剂FSP,转10分钟,加入以10倍水化开的硫酸1.2%,分两次加入,每20分钟添加一次后再转30分,然后控制浸酸液为100%,加入铬粉6%,转60分之后按常规的铬鞣后续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毛液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配比而成:UHB 2.5份,UHA 1.5份,UHE0.3份,氢氧化钠0.3份,水3份,以米糠增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膨胀的过程中,转鼓内还加入助剂UHE,UHE为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鞣制工序中,铬粉为浓度24%、盐基度33的三氧化二铬,碱包括小苏打和醋酸钠,pH值为3.8~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铬鞣后续工艺依次为再复鞣—水洗—中和水洗—染色—加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水洗工序中,添加250%~300%的水、0.5~1%脱脂剂和甲酸0.5%,水温为40~45℃,转40分钟,在pH3.6~3.7的环境下水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加脂工序中,添加150%、55℃的水,然后添加8%磷脂加脂剂,8%的合成加脂剂,3%非离子加脂剂,转60分钟,加入浓度大于或等于85%的甲酸1.6%,转30分钟,pH3.7~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上元皮革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海宁上元皮革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28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